七、大结局:朱由检接下烂摊子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天启皇帝死后的第三天,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十七岁的朱由检从明熹宗的手上接过了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定次年改元崇祯。政治的腐败和黑暗,经济的衰退甚至是破产,再加上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崇祯即位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内虚外弱,病入膏肓的国家。据说,十七世纪中叶,地球气候变冷,处于温带的中国北方,庄稼的收获期明显缩短,进而造成大遍耕地连年减产、歉收,并引发饥荒和瘟疫,大明朝的江山已然是风雨飘摇。崇祯就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登基的。
明朝的遗民李逊之在他所著《三朝野记》一书的序言中,带着一种迷惘不平的情绪,说:"呜呼!以哲皇之优柔蒙蔽,而犹幸承修袭安;以烈皇之英明刚毅,而竟至国亡身殉。岂遘会不同耶?抑蕴毒在先,而溃败在后耶?又或治乱有时,气数有定,不可测识耶?"李逊之是明熹宗朝阁部大臣、东林党名士李应升之子。他觉得,明朝在"哲皇"(即熹宗)那时候,本来该亡而没有亡,使熹宗那样一个昏皇帝,居然平平安安过了七年好日子;而崇祯皇帝那么精明能干,却反而得了个"国亡身殉"的结局,这是不公平的。他不明白,这究竟是"机遇"呢,还是前朝的昏乱留下了败亡的恶果呢,抑或是天数注定明朝要灭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