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自运",崇祯计除魏忠贤
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亡国之君,如汉末的汉献帝,软弱无能;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无度;隋炀帝杨广,暴戾程度可与秦始皇并列;南唐后主李煜,虽有一手的好词,却是以三千里江山为代价。宋徽宗赵佶, 独创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瘦金体",百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这些人在历史上,除李煜因词而幸免外,是骂名多于同情。崇祯帝在亡国之君里面,是有很多人替他说好话的。连李自成在《登极诏》中也承认"君非甚暗",清张廷玉在《明史》中这样评价崇祯"非亡国之君"。探求原因,不外乎两方面:
第一个,是他符合传统的封建帝王的政治道德标准,被认为是励精图治的模范。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其实都不喜欢皇帝这个职业,荒游嬉戏,望之不似人君。而崇祯不是生活放荡、不理朝政的皇帝,他的勤政,在明朝永乐以后的历代皇帝中所少见。他不贪财,不好色,不懒惰,天分也不算低,身体也不差,并且日夜辛劳,废寝忘食。
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是他一即位就拿魏忠贤开刀。阉党是东林党的敌人,无形中也是天下士人的敌人。魏忠贤死了近二十年,南明小朝廷士人之间还拿阉党做攻击口舌,可见怨毒之深。那么崇祯帝扳倒魏忠贤,怎么不是大大的功绩,需要大大的吹捧,来感激崇祯的恩德。因此明末清初的读书人,大多说崇祯的好话。实际有明一世,权臣宠宦无不是御史弹劾后一纸诏书下狱,需要的不过是皇帝的决心。崇祯除魏忠贤如此之快,无非是不太给天启帝面子而已。天启是个木工,崇祯可要做个尧舜圣主。但是,话说回来,朱由检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在不动声色中深谋远虑,谋定后动,除去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明末清初松江名士夏允彝以"神明自运"四字评价此事。
朱由检登基时,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魏忠贤的亲信田尔耕为锦衣卫提督,崔呈秀为兵部尚书。朝廷内外自内阁、六部乃至四方总督、巡抚,遍布魏忠贤的死党。
因为明代皇权的威严,魏忠贤不敢轻举妄动,公然加害朱由检,但是,暗中毒害还是有可能的。所以,朱由检在八月二十三日入宫当天,一夜未眠,取来巡视宦官身上的佩剑以防身,又牢记皇嫂张皇后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整个宫中,都处于一种非常恐怖和压抑的气氛当中。
皇帝是天下第一人,看起来口含天宪,权力无边,有时候也得装孙子。崇祯皇帝即位后,就不动声色地忍了很长时间。待朱由检坐牢了龙座,一些无耻的大臣仍然不停地上疏为魏忠贤大唱颂歌,朱由检读这些奏疏的时候,总是"且阅且笑"。他还不断地嘉奖魏忠贤、王体乾、崔呈秀等人。
魏忠贤投石问路,让另一个权监王体乾提出辞呈,崇祯帝好言慰留,稳住魏忠贤一派;可另一方面慢慢地消除魏忠贤的爪牙和强援,并巧妙地向天下散布某种信息。比如他将魏忠贤的对食、天启帝的乳母客氏遣送出宫,把上书主张将魏忠贤的名位移入国子监和孔子一起拜祭的两位监生逮捕。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有的由此看出端倪,都在寻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最先倒魏的竟然是魏忠贤的党羽。
十月十三日,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于是,朱由检免除崔呈秀的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乡守制。敏锐的官员们觉察到政治局势的动向,揭发和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朱由检一直不动声色,任由着臣工们攻击魏忠贤的浪潮一浪胜过一浪,面对魏忠贤的哭诉,依然无动于衷。
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攻击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攻;九,伤民财;十,亵名器。钱嘉征最后称魏忠贤的"种种叛逆,罄竹难书,万剐不尽"!应当说,钱嘉征此疏并不是空洞的议论,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朱由检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宣读了钱嘉征的奏疏。次日,魏忠贤请求引疾辞爵,得到朱由检的允许,后又下诏将他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