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节:捌房谋杜断(4)

贞观之治 作者:刘后滨


直到建成与元吉决定动手,消息传到世民那里,大家才感到事情已经十万火急了。李世民马上命长孙无忌去找房玄龄、杜如晦来府中商议,决定最后的行动方案。

可李世民等来的却是长孙无忌一人而已。

“怎么不见玄龄和如晦?”李世民焦急地问长孙。

“他二人说皇上有旨,不令他们再听命于殿下。现在如果来府,被人发现,必定降罪,故不敢前来。”

李世民听了,有片刻沉吟,随即大怒。取下配刀,对身旁的尉迟敬德说:“此二人难道要背叛我?公可带刀前往,如果两人没有来意,便取他们首级来见。”

“我也同往。”长孙无忌马上说。

在路上,尉迟很是不解,“怎么房、杜二人竟会迟疑不来?他们对大王最是忠心的。”

长孙无忌嘿嘿一笑,道:“这不过是我等想出来的办法,看看殿下是不是真正决心已定,里面也有些激将的意思。他二人自然不会背叛殿下。”

“还是你们这些读书人点子多。我还以为大王早就下定决心了。”

“当年三国时期的孙权,面对众人砍下桌子一角,宣布要联刘抗曹,不也显得很决绝?其实心里也还悬着,直到鲁肃、周瑜之后又劝说了一番,他才坚定下来。咱们殿下也有些相似啊。”长孙无忌解释道。

尉迟敬德点了点头,说到谋略,他还真佩服这些人。

两人见到房、杜,尉迟敬德马上就说:“大王心意已定,赶快回府吧,谋划的事离不开二位啊。”

“我路上已经告诉尉迟公了。”长孙随即解释。

“是啊,大王还不明就里呢。让我取你们首级回去。看,刀就在此。”敬德说罢亮了出来。

“殿下一定很快就回过神来的,知道咱们是激他。”房玄龄笑道。

“还是赶快走吧,路上再谈。”杜如晦拿过两件道士服,与玄龄穿上,他们可不能让人认出。

尉迟敬德忽然说:“慢,我等不可一同进府,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现在可是非常时刻。尔等三人先往,我从另一条路走,府中会合。”

“尉迟公也是粗中有细之人。就这样办。”长孙说完,与房杜先行了。

当日,在秦府之中,大计定下。

玄武门事变一举成功,李世民夺得了太子之位,并很快即位,当上了一国之君。贞观元年(627),李世民召集群臣,要面定他们各自的功勋。

朝堂之中,太宗端坐在上,群臣均侍立于下。太宗满意地看着他的臣子们,然后示意旁边的宣旨官宣旨。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劳第一。房玄龄封为邢国公(后徙梁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杜如晦封为蔡国公(死后徒莱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

念毕,太宗看看大家,说道:“朕封赏诸位爱卿,恐怕会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卿等可以各自发表意见,对此结果可是满意啊?”

淮安王李神通站出来说:“陛下,当初义兵一起,臣就率军赶来支援。可现在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刀笔之吏却功劳最大,臣很是不服气,他们怎么能居功第一呢。”

太宗听完,答曰:“义军初起之时,很多人都有心归附。叔父虽然率兵前来,但并没有亲自参战。后来叔父率军出征山东,窦建德南下进攻,尔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叛,尔又望风而逃。今日论功行赏,房玄龄、杜如晦等有筹谋帷幄、安定社稷之功。就如同汉代的萧何,虽然没有战马上的功劳,却是国家的功臣。叔父是朕至亲之人,但是却不能因为个人私情就乱赏嘛。不然如何能让大家都心服呢。”一席话说得李神通哑口无言。

将军丘师利听罢,站出来说道:“起初大家都有些不服,但现在看到陛下秉公行赏,连亲人都不偏袒,我等也都心服口服了。”

太宗笑着点点头,朝堂上又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房玄龄、杜如晦受到太宗如此嘉奖,可见二人在玄武门事件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来都认为房、杜之所以被任命为宰相并获得美名,是由于他们有夺嫡之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