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的国内能源战略
1973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美国政府第一次认识到对进口石油依赖所带来的脆弱性,此后美国的国内能源政策一直围绕着保障能源安全这一核心,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国内石油产业的发展
第一次石油危机前,来自中东和委内瑞拉的廉价进口石油已经成为支撑美国石油消费的重要来源。考虑到进口石油的不断增长不利于美国本土石油工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采取石油进口配额制进行管制。直到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迫于石油供应的压力和美国本土廉价石油资源已近枯竭的形势,才不得不放松对石油进口的管制,并最终终止了进口配额制。但是,由于美国政治体制下,石油消费者、石油生产者、环保主义者等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导致尼克松、福特、卡特三届政府先后颁布的多项法律中提出的减少石油消费和增加国内石油生产的目标都未能实现,而石油价格的管制一直持续到里跟政府上台才废除。价格管制直接导致美国国内油价较国际市场低廉许多,不仅抑制了国内生产商的积极性,而且由于价格扭曲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进口依赖的加重。里根政府的政策深受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影响,主张采取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能源政策上也采取一系列放松管制的措施,包括:取消价格管制、对石油公司减税等。同时,里根政府对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一次跨国石油公司全球并购风潮也采取放任的态度,甚至通过立法豁免了《反托拉斯法案》(AntitrustLaws)对跨国石油公司并购的限制。但是,受20世纪8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暴跌的影响,美国石油生产商严重受创,国内石油生产持续下降,石油进口持续攀升。1989年上台的布什政府延续了里根政府的能源政策,并在其任内通过了《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EnergyPolicyActof1992)。但是,该法案中布什政府提出的增加美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发展核能,以及在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油气勘探等内容被国会否决。通过的法案更倾向于节能和开发可再生能源,这也成为后来的克林顿政府的国内能源政策的基调。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比较稳定,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环保等政策受到传统能源产业和能源消费者的反对,而在国会中代表这些利益集团的共和党占多数,因而无法落实。这直接导致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日益严重。进入21世纪后,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发生逆转,新兴市场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加上“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中东局势的持续动荡,导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小布什政府提交国会并通过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确定了美国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政策的基调,即开源节流,增加储备。在国内“开源”政策中,小布什政府提出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深海、深层和边远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案,包括允许在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开采石油、解除墨西哥湾近海石油开采禁令等。但是,扩大国内能源供应并不能解决美国石油进口的依赖问题,小布什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点,并提出加强与主要油气生产国的关系,扩大油气资源的供应渠道,以确保油气供应的稳定。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则提出将发展清洁能源作为美国能源战略的长期目标,而作为近期目标,美国应更多依赖于自产的油气,因此美国政府将继续开放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墨西哥湾东部以及阿拉斯加部分海域多个油气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