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节能减排的压力不断上升。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环境污染、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往往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步增加的情况,通常要经历一个倒U型曲线,而且在没有强制减排措施和外部支持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碳排放的顶点。当然,不同的国家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世界经济环境不同,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的演变规律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考虑到目前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仍将持续10—20年,而现有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导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远高于OECD国家,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持续上升,并且碳排放量的增速已超过了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容许中国重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而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也日益关注,中国面临巨大的能源供应压力和减排压力,另一方面是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恶化,可能会突破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阀值,在这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将受到更多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同时,随着国际气候谈判的深入,中国面临的来自欧盟和美国等OECD国家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欧盟建立了市场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EUETS)后,美国也开始在积极筹划碳减排交易市场,一旦形成碳排放的国际定价机制后,中国的碳减排成本也将随之增加,且会逐渐丧失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主动权。因此,节能减排不仅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问题,还是关系到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第四,能源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定价机制,能源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性、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尽管政府的管制政策逐渐宽松,但是由于能源是一种战略性商品,能源价格仍然是一个敏感问题。虽然从1990年后多数能源产品价格的增速快于工业品价格的增速,能源补贴逐步减少(见图1-6),能源价格也开始逐渐反映真实生产成本,但是中国的能源市场改革仍采取较为保守的政策,市场化进程仍显缓慢。
注:能源补贴是通过对终端消费者价格与参考价格进行比较的差价进行计算的,并根据运输和配送成本做出调整。参考价格相当于全部供应成本或国际市场价格。
图1-6中国的能源补贴情况(单位:10亿美元)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进行能源定价和税收体制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类能源产品市场的改革进程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煤炭市场的改革进展较快,虽然电煤仍存在煤电联动机制的约束,但煤炭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决定的,政府仅对煤炭的长途运输和电煤供应进行控制。石油市场的改革仍停留在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阶段,但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未与全球市场接轨,原油市场仍未开放,相关的市场壁垒仍在保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使其不会受到国际竞争的威胁。天然气市场的改革进展缓慢,市场中各个环节的定价仍由发改委进行统一协调,这不仅导致国内外天然气价差拉大,而且效率低下,制约了国内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电力市场的改革在进行厂网分离后就陷入停滞,虽然引入了竞价上网的试点,但是销售电价仍由国家统一规定,阶梯电价的实施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完善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对于整个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能源市场的改革将对未来能源供应和节能减排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也是中国能源安全关注的重点和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