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战略:
把公司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初创企业都希望迅速做大做强,但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应该是做好,而不是做大,这是我们这么多年走下来的经验。
--马云教谕
对市场要敏感,抓住机遇求发展
成功者至少需要兼备两种品质:一是执著大胆的性格,二是对市场准确敏锐的嗅觉。
--马云语录
时下,经济运行体制在走向市场经济,告别计划经济。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产品经济模式和官商经营作风,仍像幽灵一样纠缠着许多经营者,致使许多公司内部人员缺乏灵敏的市场触觉,不能把握变幻莫测的市场动态,决策时不知所以,准不了,决策之后又办事拖拉,不能准;有时由于公司的“婆婆”多,要左请示,右汇报,一个决策要经过没完没了的讨论研究和批准;也有一些“公司家”目光短浅,不肯吃眼前的小亏,这样往往坐失良机。
马云创业伊始,认准互联网热潮是创业的最好机遇,尽管他当时对电脑是一窍不通,家人朋友都争相反对,可他力排众议,牢牢将这个机遇抓在了自己手中,这才有了今日的阿里巴巴和今日的马云。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商战中,精明的经营者总感觉到,机遇总是那么来去匆匆,一闪即逝。如果抓不住或抓不准,那就可能造成一生的遗憾。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就是描写郑国一个商人由于不懂抢时间做生意的道理,把一桩好买卖白白丢掉的经过。它从反面论证了“商贵神速”的道理,同时也说明缓慢拖沓的严重危害。
一次,一位郑人前去离家较远的集镇上卖猪。当他走到时,已是红日西坠,暮色苍茫了。恰好有一个收购毛猪的商贩见到他赶着一群猪从街头走到客店门前,心想:买猪的生意来了,如能马上成交这笔生意,明日就能赶回家中,还误不了拿到早市去贩卖。猪贩子急忙找到卖猪人进行洽谈。哪料想卖猪人见有人来买猪,却十分生气地嚷起来:“你这伙计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天又这么晚了,哪里有工夫和你说话呢?”说着,狠狠地瞪了猪贩子一眼。猪贩子再三央求卖猪人:“生意人的目的是为了成交买卖,哪里还能分天色早晚!”但郑人仍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猪赶进了客店。结果,一桩到手的生意硬是让他给赶跑了。至于猪进了店需要花费多少店钱和饲料,他却压根儿也没想一想。
经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手,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拖延一天时间,就会多占压一天资金。商品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郑人由于时间观念淡漠,不了解时间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会用时间去实施竞争战术,他甚至抹杀了时间和经营的关系,把卖猪与时间早晚对立起来。就这样,找上门来的买卖被他一阵吹胡子瞪眼给搅黄了。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意人是绝不会这样愚蠢的,他们把争取时间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故事中那位猪贩子似乎很懂得快购快销的“狠”劲可以尽早生利的道理,他早一点买进,就可以赶早市,等于争取了一天时间,也等于资金周转加快了一天。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就高,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快购快销具有推动资金增值的神奇力量。
商场如战场,创业者就应该像马云那样,在风云变幻的商海竞争中紧紧地抓住可能稍纵即逝的时机。一旦时机到来,就必须当机立断,该攻就攻,甚至要连续攻击;该收场就收场,哪怕是有所损失。
当断不断,该及时收而不收,不该攻时而攻,不该收场时收了场,只会遭受到更加惨重的损失。商战的残酷,客观上要求经营者对商情作清醒判断,当机立断,不允许拖拖拉拉而坐失良机,更要求经营者是一位观察家,第一素质就是眼力,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风云变化的直觉上,而且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中。欲想商战获胜,就要善择良机,就要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狠抓商机才能财源滚滚!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预测到变化,抢在变化之前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