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织党羽结帮派

和珅贪婪笔记 作者:蚩必川


 

和珅最擅长的不是文学,这方面他比不过刘墉、纪晓岚;也不适合带兵打仗,这方面他比不上阿桂等人……但是他能够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他懂得属下愿意为他效命的原因不过是“拉大旗,找保护”,因此才肯为他卖命。他正是紧紧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建立起了他的人情“关系网”。

其实,就连和珅自己也是找了乾隆这面“大旗”。他深知,自己之所以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甚至有人称他为“二皇帝”,还不是因为他是乾隆身边的红人,说白了,他能笼络一大帮人为他做事靠的是他与乾隆之间的“特殊关系”。乾隆就是他的靠山、他的保护伞,他正是在伞下悠闲自得的那个人。和珅也正是从他与乾隆之间的关系上,领悟到了要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必要性:他对乾隆的阿谀逢迎,正如属下对他的拍马溜须一样。而且,自己有了乾隆这个最大的大树可以依靠,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也是别人敬他、靠他的根本原因,也是他能够全国“结网”的优势所在。

乾隆的自我标榜和好大喜功给和珅提供了拉帮结派的机会。和珅正是借着他的绝对权威,“擅弄威福,大开赂门”,以致犬牙遍及全国各地。

和珅深知,正是由于乾隆的宠信和庇护,他才能飞扬跋扈。因此,他在乾隆面前百般弄巧,博得乾隆的欢心和对自己的宠信,以得到实权。然后转身就打着皇帝的旗号胡作非为、罗致党羽,毕竟天子的招牌还是很管用的。

事实上,在和珅当政时期,清朝前期一些成法、制度的变革,都是他打着乾隆的旗号,由皇上出面进行的。比如军机章京不设具体定额,而由军机大臣自己选用,不必向皇帝引见和关白;大臣的奏章要一式两份,一份直送皇上,一份(副本)送军机处,其实就是送给他;“议罪银”制度的实施;规定御史出缺,一律提名60岁以上的老臣充当等。这一系列变革和措施,都是和珅为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和巩固自身的特殊地位而出台的,当然这也很好地钳制了舆论,不得不说是和珅的大手笔。

在乾隆这把大伞的保护下,和珅很快就为自己罗织了一张很大的关系网,控制了官吏的言行。朝鲜使者就记载:“阁老和珅,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赂谄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可见和珅这张网结得是多么结实。

和珅在乾隆面前越发表现得恭敬有加,乾隆就更加有意抬高和珅的身份。例如,特意把他家从正红旗抬入正黄旗,使他家列入上三旗成员,使他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乾隆每次出外巡幸、秋狝,旅途中和珅始终伴随皇上而行。朝廷内外见和珅如此受乾隆恩宠,更加对和珅这个靠山趋之若鹜,而和珅的这张关系网也越结越大、越结越实。

其实,那些攀附和珅的大臣们向他献媚、行贿,大多并非心甘情愿,但都对和珅身后的乾隆敬畏三分,因为人们都知道乾隆就是权力的象征;而乾隆目前只宠信和珅一人,所以,只要乾隆在,和珅就会大权在握。所以,人们要拜的不是和珅,而是他身后的乾隆和那高高在上的权力。和珅只是乾隆的代言人,只有通过和珅,才能有机会见到乾隆,这是这部分官员与和珅建立起庞大“关系网”的原因,也是这个关系网的内在凝聚力之所在。

和珅靠着自己的头脑和三寸不烂之舌,讨好皇帝,哄得他开心,获得信任,然后再向下笼络各级官员。就这样,上自乾隆帝——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下至各地州县的官吏——政府政策的基层贯彻者,和珅与他全都有紧密的联系。他自己也被乾隆多次任命为不同部门的官员。所以,在中央政府中的各个要害部门,和珅不是亲自担当要职,就是选派自己的亲信掌权。如任命年老昏庸的苏凌阿任吏部尚书掌管吏部,而将朝廷的选官大权操纵在股掌之中。

就这样,朝廷上下的大部分官员相互纠结,形成了一个以和珅为纽带、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巨大关系网络。所以,一旦有任何对和珅不利的事情发生,就会立刻传到和珅耳中。这样,他就可以从容部署应对之策,将危险化解于无形之中。

和珅的结局是注定的,但他通过“结网”来固权的目的还是部分地达到了。连他死后的各项财产的分割和处理问题,就牵连到很多人,以致嘉庆帝有意铲除他们,也要深思熟虑。仓促行事,就有可能使朝野震动,这是嘉庆不愿看到的。因为他不可能对朝廷的官员来一次大换血,大清江山的统治还要依靠这些官员,即便有所牵连,毕竟法不责众。可见和珅关系网牵连之广、影响之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