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节:孕育学子精神

大学,梦起飞的地方 作者:冯刚


这段话很是精辟,大学生应如何对待大师的教导,更应从中受到启发。有些学生会抱怨大师的话语不够具体,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这正是还没有适应大学中"道"的境界,不能理解大师所言正是如那"删繁就简三秋树"般的最为精华的部分,还不曾"悟道"。

大师所拥有的学习方法是要学生"悟"的。比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阎步克教授在为本科生开《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这门通选课时,给学生们推荐了30多本课外阅读书,并且说明期末考试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对非历史系学生来说,一学期阅读如此多的专著实在有些困难,但当你弄明白阎教授这一做法的初衷时,你也就知道了该如何去读这30多本书。阎教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关于这一领域有多少"一家之言",有哪些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从而拓宽思路,并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依据所了解的书的内容来查找相关资料。因此,你只要把书的主要内容、研究角度记住,就达到阎教授的要求了,同时,也就知道了"好读书"的方法和益处。

见到大师毕竟不易,因此更要把握机会向大师求教。大师们常常是"但开风气不为师",能开一代之风气,便使后人受益无穷。所以大学生们也不必拘泥于什么文宗流派,你也许很少见到一位大师对学生面授机宜,但是,从各种途径与大师接触,"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从而学习大师,总是会大有裨益的。

经历了对大师了解、接受、学习这三个阶段,大学最具魅力之标志你已经触摸到了。在一些大学本科生谈到对大学大师的看法或感受时,有的说,"我很庆幸自己听到了大师的教诲,这样的东西会是我受益一生的东西,这远比他课堂上讲给我的知识要重要得多";有的说,"我敬重的是读书破万卷,学贯中西,理智冷静,真正懂中国的,并且教书兼育人的大师";有的说,"大师们总能自觉地洞察到易被人忽略的细微,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其实都是最基本的,他们的眼睛总能射出深邃的光"。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对大师是怀有深深的敬意与期待的。

你一旦佩上了大学校徽,也就可以开始领略大学大师之魅力了。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人,都会去把握大师这亘古不变的存在,这存在,已凝化为一种精神现象,最集中地体现了大学的品格,他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而成为了大学永存的魅力!

三、校园文化孕育学子精神家园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那虽然看不着、摸不见,却又无时无刻不沉浸其中的校园文化。"大学是每个人永恒的精神家园",著名文学史家谢冕先生在他的《永远的校园》里如是说。校园文化不仅让身在其中的学子春风化雨,更成为一所大学命脉之所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