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王永庆取出事先携带的几个样品,想拿给在场的领导人看。但大陆方面可能认为王永庆“出尔反尔”,是在浪费时间,于是有人提高声调说:“请坐着讲就可以。”
对于这一段经历,王永庆事后回忆时一再谈到:“由于我临时才提出外销要转变内销的看法,事先又不够周到,没有提出报备,所以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其所能说明清楚,让大陆领导了解实际的需要以及得失所在。”
王永庆接着介绍说,台塑所提出的各项产品计划,并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建设用的材料。不但能够代替传统的材料,而且还质量兼优。若能大量使用,既可减少国家宝贵资源的耗用,同时也能替代进口节省外汇支出。王永庆首先介绍了台塑的“看家产品”PVC粉。他说,台塑初步计划在大陆每年生产100万吨,其中70万吨用于制造PVC管材,可以做到质量兼优,求得市场普遍采用,最终目标单只PVC管材一项,年产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对于国计民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福利都将极为庞巨,因而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接着,王永庆介绍了台塑采用拉伸法所生产的新型包装袋等产品。他说,使用强韧胶布(XF FILM )取代聚丙烯(PP)编织袋,可增强其物性强度及韧性,用于制袋可以节省抽丝及织带的工艺。除了工艺简易之外,在材料用量方面,XF FILM还具有较佳的经济性,一般25公斤重的包装袋子,PP编织袋的材料用量是125~135克,但XF FILM的材料用量只有70~80克。另外,XF FILM除了可以制作包装材料外,还有其他非常广泛的用途。更重要的是,XF FILM也可以替代纸袋,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及耗用,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质意义。
经过王永庆的耐心说明,大陆方面的态度开始改变。朱 基以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眼光和胸怀马上意识到,王永庆所言如果真能够达成所介绍的成效,那么对于国家兴办工业及发展经济都有裨益,应该肯定和赞成。最后,朱 基表示了两点看法:一是内销的事情暂保留作详细考虑,明天再讨论并作成决定;二是为顺利推动“海沧计划”,将本来考虑设在全国各省的14个轻油裂解厂计划项目停掉,由两岸的民营事业取代。
第二天上午,双方的会谈继续进行。大陆一方参加会议的成员,除昨天的原班人马以外,又增加了一些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会议一开始,朱 基直截了当地宣布:“昨天开会时,王董事长所提出来的计划,我们完全接受。”
对于大陆方面的决定,王永庆事后由衷地感叹说:“此一牵涉非小的事业计划案经过提出介绍说明,便能当机立断表示接纳,显示魄力非同小可。政府处理各项案件事务有此效率,实在非常罕见,而且极不容易,对于朱副总理处事的果断明快,我们至为感激及钦佩。同时,我们也深感如果没有此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而不能拿出新产品计划,作为‘海沧计划’变迁后的应变替代方案,恐怕就难以如此圆满,可以有所交代。有此产品作为后盾,可以打开广阔的大陆市场,关键在于今后如何经营。如果在经营上能够达成预期的绩效,则在此一几近无穷大的市场中,其可供发挥的空间也是无止无尽。”
王永庆一边与大陆方面展开积极协商,一边着手推动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仅购买炼油及轻油裂解、人造纸厂、BP厂以及年产24万吨低密度聚乙烯厂等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等,就已经支付了2 700万美元,如果再加上土地和聘请当地技术人员等费用,台塑为“海沧计划”首批共计支出人民币达5亿元之多。
当然,王永庆也预计到,“海沧计划”由于已从原先的全部外销转变为全部内销,所以台塑集团未来的产销业务实际上将涵盖整个大陆地区。内销、外销的转换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意味着王永庆的战略思路发生了调整,即进入大陆的原因由原来单纯的追求生产成本的降低转向以追求市场为主。当然,台塑若要在大陆各地布局设厂,其工作负荷及经营责任之沉重可以想见。另外来自岛内政商两界的压力也必定会使今后的路程坎坷崎岖,且前景仍难以预料。
11月6日的会谈成功,无论对于台塑还是大陆,都是一件大事。当日晚,国务院领导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王永庆一行,庆祝这次合作取得良好进展,并且大陆的工作班子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文件等待签署。
可就在这时,台湾当局对于王永庆的举动大为恼火,认为“海沧计划”带给台湾岛内的“政治伤害比经济伤害大”,于是岛内传出了台湾当局对王永庆提出的处理意见,内容大致是:
如果王永庆与大陆方面签署有关“海沧计划”的协议,那么台湾当局将停止台塑集团的股票交易、责令相关银行冻结台塑集团的资金往来、限制台塑集团高层人员出境。
王永庆闻知顿时既紧张又不安,但为了顾及台湾当局的过激反应,为了台塑的未来发展,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对几万名股东负责,王永庆于无奈之下只得在征得大陆方面的谅解后,决定暂缓签约。至此,轰动一时的“海沧计划”就此宣告夭折。
在以后十多年的岁月中,王永庆多次感慨万千地回忆说:“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当时一步之差,‘海沧计划’未能推动实施,所造成的差异极为可观。当台湾众多加工业者感受到因为工资普遍提高,已经逐渐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条件,为了谋求持续经营,不得不将生产线外移往工资不到台湾十分之一的大陆,此一情形就像水往下流一样,完全不是人为力量所能阻挡。尤其邓小平先生特别带上一句话,若是海沧1万公顷土地不敷使用,可以在毗邻的漳州再拨5 000公顷,而且语带鼓励。有此亲口承诺,何患‘海沧计划’不能在大陆施展!但是无奈事与愿违,众多台商分散大陆各地,形成孤军奋斗,而且前途未卜。于今思之,真是悔恨莫及!”
1995年11月28日,王永庆再次访问福建。福建省委、厦门市委等主管领导亲自设宴招待王永庆一行。王永庆特意来到海沧,参观了他曾经准备倾注心血的海沧投资区,视察了旗下南亚公司在厦门兴建的硬质塑胶管厂与塑胶管接头厂等。他深有感触地说:“大陆人力资源丰富,是适合设立加工出口区的好地方。”
王永庆这次访问大陆,意仍在考察投资环境,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因为麦寮六轻将于1998年建成投产,为有效消化庞大的产能,他把目光瞄向了大陆的塑胶加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