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大楼与书桌(3)

清华园随笔 作者:曾昭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机械系的殷文友教授造出了三轮车。可以用它来取代“骆驼祥子”们的人力车。六十年代,清华大学造出了载重汽车,似乎为当时已奄奄一息的大学校园,注入了一点兴奋剂。九十年代,清华大学与英国萨瑞大学合作,发射了一颗小型人造卫星。一个一流的中国大学在英国人的协作下发射卫星,被选为二○○○年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但它在科技上的意义,大抵与三十年代的三轮车、六十年代的载重汽车差不多,后两者也颇有资格被选进当年的十大科技新闻吧。三个三十年,从三轮车到载重汽车到人造卫星,科技方面上了三级台阶。在清华几十年历史中,工科优势似乎一脉相承,而文科的传统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霍然中断。

新中国五十二年来,我们已惯于在科技的某个方面集中优势兵力,上项目、上水平、上台阶,取得了一个个预期的成功,而不管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在文科,例如在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却颇难有这样的预期,也上不了新的台阶。即如北京大学,半个世纪来文科并未一律停办,似乎弦歌不辍,也未出现朱自清、曹禺级的大师,有荷塘而无月色,光打雷而不下雨。更何况清华矣!二○○○年,清华录取的新生中,有三十八名各省市高考中的理工科状元,而文科状元只有一名。这种情况表明,清华文科在国人心目中,远未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清华要在今后十年内达到世界一流,刚刚接上不久的文科这条腿可能会不听使唤。

工科这条腿,则锋芒正健。当北京大学宣布要造就多少个百万富翁的时候,清华大学当仁不让宣布要造就自己的千万富翁。造就富翁当然要靠工科,要靠技术。诗人闻一多,散文大家朱自清,当年曾经一贫如洗。

一千万是什么意思?大致可用来建二三百所山村小学。

我在美国硅谷曾遇到一位博士,他来自上海。他讲,按目前他每月一万美元的薪水,再加上他所效劳的公司给的股票,大概到了四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可以攒下百万美元。这在中国,就是千万富翁了。从这一点讲,清华能造就千万富翁,并不就一流到哪里去。

写到这里,想起清华园里新起的幢幢大楼,不禁打油一首:

大楼易起,

大师难求。

新添的书桌,

用来搞创收!

我想,无论是梅贻琦校长或蒋南翔校长,他们也会懂得工科可以创收、可以赚钱的道理,但他们没有做这方面的宣扬和炒作。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大师和书桌。蒋校长说得很清楚:“我们能否培养出林家翘这样的科学家?培养不出来,我们只好承认领导失败。”林家翘一九三七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是力学与应用数学的权威学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林家翘教授,最近还返抵北京,参加母校九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做了《数学科学中的某些新趋势——计算分子生物学》学术报告。林家翘还是林家翘。而成功与失败,却没有人再加论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