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双核”新东方:我反思故我在(1)

商帮战国策:中国商帮新势力之崛起(1978-2008) 作者:张翼


何谓“新东方特质”?故事,渲染着“传奇”底色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是我“亦师亦友”的“前辈”,作为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他沉潜新东方达1年之久,写出了一本32万字的大部头著作《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让公众全面领教、真实感知了新东方的混乱与跌宕、遭遇与自新。现在,人们更津津乐道新东方的资本价值和俞敏洪其人的财富当量。而在俞敏洪心间,本能地,由衷地,他庆幸且感恩。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慷慨游走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俞敏洪来说,是情非所愿、迫不得已。俞敏洪和新东方都必须这么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要上市?坦率地说俞敏洪早先确实有些糊涂。这些年以来,经历了那么多风雨考验,新东方的高管们都认为,内循环问题必须借助外力解决,上市肯定是最好的外力。因为纵使频繁空降高级人才,也都会不可避免地滑坠到“内循环”的漩涡。

2003-2004年,新东方的核心业务以年递增50%的速度飞速发展,而过去的速度比这还要快,所以,新东方的确存在管理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问题。新东方的问题和矛盾,总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地滋生不断地解决,但是没有任何长足进步与根本改观。利益分配上的“内循环”问题,阻碍了新东方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阻碍了新东方经营自我的心态改善和改良。

新东方在完全不懂股份制和资本的时候,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举例来说,有一天一个股东想离开新东方,希望卖掉股票,但问题是没有人买。他们希望俞敏洪买,可当初这些股票是俞敏洪无偿馈赠的,他怎么可能以那么多的价格再买回来?况且俞敏洪也没有那么多钱。还有估价的统一问题,都会产生巨大的内部矛盾。即使内部有明确的条文规矩,但由于是“内循环”,很容易产生感情纠纷。在新东方,骨干们很容易越过规矩谈感情。“上市之后,外部的规矩比内部的规矩更强大、更有力。他们就再也不可能那样做了。”俞敏洪说。“海外上市,给了新东方股权转让的出路和更完善的游戏规则。尽管未来我们要面对外来投资者的压力,但如果通过上市换来的是,从此可以把精力放在经营上,而不是内耗和感情纠纷上,那么上市就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上市之前的若干年里,俞敏洪始终在利益和人情中间搞平衡,搞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现在“他们”不需要来找俞敏洪“打架”了。新东方走了一个大循环,回到了一个好起点。俞敏洪其实很抵制上市,因为他不想给自己那么大压力,现在的压力大到要为别人的错误“埋单”。有时候,俞敏洪甚至幻想着把新东方做小,“做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样“内循环”的难题也就没有了,外部压力没有了,多好。可惜新东方不可能走回头路,就这样走一步、学一步、看一步,推着向前走。”

资本与知本,玉成“双核”新东方。当草根成为“贵族”,2006年9月新东方在纽约划出了一条让国人叹观的资本弧线。同时,人们依稀可见资本光环背后的沉重惊叹。

俞敏洪的“资本重构”能否破解新东方的一应难题?在新东方,公司政治曾经是个高度敏感词汇,避之惟恐不及。而事实上,若隐若显,新东方内部一直存在着一个公司政治生态链,震荡、出局、稳定,再震荡、再出局、再稳定,生态链靠着这样的方式进行着自我更新与自我维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