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当时在《亚洲周刊》,尽管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很好的情况,没有什么生存的后顾之忧,但是我还能不能做别的事情?这是我的想法,如果我再在《亚洲周刊》呆十年,没问题,但是值不值得?以《亚洲周刊》的基础能不能做些别的事情?
我离开《亚洲周刊》后,最开始是在“中天”做了几个月,后来因为台湾老板收购,他的用人策略和整个报道的倾向是我不能接受的,那我还得辞职,辞职以后呆了大半年,寻找新的机会,正好有凤凰,那时候凤凰刚开播没多久,当时还是个“小鸡”(笑),内地、香港都没有什么影响,但这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你可以在凤凰这个地方,做许多你试试看想做的事情。你从来没做过,突然就叫你去做。
我到凤凰是1998年1月,要我去台湾采访民进党开会,做评论,当时我连正式的合约还没签就去了,到了那边后,他们租了一个拍广告的摄制组就整天在那里采访了。没有任何训练,就给你一个话筒。后来创办了“锵锵三人行”,当时说办就要办,然后让你去试就试。离开《亚洲周刊》8年到凤凰这个转折,尽管现在看有点冒失,从《亚洲周刊》说走就走,在新的凤凰也不确定深浅就进去了,但现在想你如果不动的话,你永远没有新的机会。
不过谋生的问题不解决也难以做其他的选择。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社会里,如果你觉得这个行业没有太大的刺激,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那你就要好好考虑了,是否值得。对于大家来说,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是打基础的,第一份未必有那么多选择。但是之后就要考虑,是否还值得花时间做自己不兴奋的工作呢?我打算今年来清华就是这么考虑的,清华对我而言又是新的挑战,凤凰很好,给我这个机会,既让我继续原来的工作,又让我在清华进行新的尝试。这也许是我退休之前最后一次新的尝试吧,我这个人是不大安分守己的。
提问:您三十多岁了还进大学,后来又做了研究、做周刊主编、做评论员等,您真的很优秀,请问曹老师现在是成为某方面的专才好呢,还是发展为复合型人才好呢?
曹:我觉得既要有专一人才也要有复合型人才,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而且社会也会对我们作出选择,但是即使你是专才,如果没有可用的机会,那也无法冒出来。复合型人才,你能否在某一方面真正作出成就是不确定的,这对于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很难说应该怎么样,这就是自己的才能加上环境了,你是否有某种才能,而环境是否给你施展的机会,这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这都有影响的。
当时是没有什么机会,给我们指点江山的,我们只能做螺丝钉。我在中学的时候就是想到清华读书,其他的同学都想到北京的名牌大学读书,那个时候一直看书,没有浪费时间在其他的事情上,比如补课、做没有意义的习题,应付考试,而且我们那时候的教育制度很好,给了我比较多的时间看其他的书,小学时我只有半天时间要去学校,不像现在,听说清华附中那么好的中学都分优秀班、普通班。我最幸运的就是没有补课、应试这些东西,当时我中学的时候读的是上海很差的中学,但是我把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所有库藏的书都读完了,因为我有时间。
提问:曹老师您好,凤凰打造出来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各具特色的,但是如果凭他们的资质和教育背景去其他电视台的话,很可能不被聘用。请问凤凰是怎么选择主持人的?它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曹:开头的时候我就讲如果是按照一个人的结果来衡量一个人,往往是会看错的,比如吴小莉现在很出名,所以就说她很有本事。但是实际上,吴小莉在台湾华视时,还有比她更强的主播,像李艳秋,还有其他的,但是她在凤凰以后,应该说是凤凰成就了吴小莉。而吴小莉也有她潜在的能力,也在凤凰卫视发挥了出来,所以这个是双向的。很难说是凤凰培养人才、发掘人才,而是人才到了凤凰这个环境当中,许多东西能发挥出来,而这个环境又是一个很小的电视台,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