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生卒年是1873年到1929年,梁先生不是一个关起门来读书的学者,他也是政治家,戊戌变法的首倡者。他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清末的举人。他参与了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在海外过着流亡生活,回国后1925年到清华担任国学院导师。后来他的儿子梁思成也在清华建筑系教书,并担任系主任。梁先生一生与清华学堂和清华大学有不解之缘。1914年梁第一次来到清华学堂演讲,演讲的地点就在清华学堂后面的同方部 。
他从《易传》这本书讲起,什么叫传呢?“传”是在中国古典里解释经书的一些著作。那《易经》,也就是《周易》,究竟讲了哪些内容,怎么理解,战国末期很多学者写了很多文章研究这些问题。例如八八六十四卦,乾卦里中心思想是什么,《易传》里学者研究的结果:乾卦指的是“天”,讲天的运行,所以三个字概括了乾卦的精神,即“天行健”。天行健,天不停地运行,大自然不停地运行。那人应该怎么办?相应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不需要解释,不断的奋进,不断地进取。那坤卦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地,大地有什么特点呢?所有的房子、树木都在大地上,人也在地上,地包容万物,所以坤卦就是“地势坤”。那君子应该怎么样,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学问很厚重,就好像大地把万物都负载在身上一样。梁先生说,今天给大家讲,送两句话,一句是说“自强不息”,一句是“厚德载物”,勉励大家,这两句作为座右铭非常好。这两句后来就成为清华的校训 。
梁先生毕生的学术活动,我重点讲一个例子。20世纪以“新史学”的名义发表文字的,最早的就是梁启超。1902年,四万多字,一篇长文章,发表了。另一个是1912年一个美国学者叫鲁宾森,他出版了一本书,叫《新史学》,这本书1925年被翻译成中文。一个是梁启超的文章,一个是鲁宾森的书,影响都很大。梁先生在“新史学”的文章里,批评了我国的传统史学,他认为有四大缺点:一曰传统史学里面所写的“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是朝代的历史,没有国家的观念;第二个缺点,“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描述的都是个人,不知道在历史中有群体;第三个缺点,“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光是写过去的事情,和今天的联系不多;第四个缺点,“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光描述一些事实,事实中间没有原理,没有规则。所以要建立“新史学”。新史学的特点在哪里呢?以国民为本位,作为国民的“资治通鉴”,而不是作为皇帝的“资治通鉴”;作为国民的文化史,而且在历史里应该有原理,应该有理论,这样人们看了以后能知道古今进化的轨迹,这就有启发了。在20世纪初,梁启超提倡“新史学”,标志着史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也正在经历一场转变,与传统向近代转变相呼应,表现了学人的学术觉醒。王国维谈“学术觉醒”,梁先生没有谈这几个字,但他确实觉醒了,提倡建立国民自己的史学,这是开创性的工作。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第二位我想介绍王国维。我用一个题目:王国维的学术理念。理念就是观念。王先生的生卒年是1877年到1927年。浙江海宁人,字静安,晚年号观堂,他把他自己的著作取名《观堂集林》。王国维早年留学日本,研究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对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特别感兴趣。
后来王国维又研究文学,他的几本著作开创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新路子,例如《人间词话》,下面还要介绍。还有《宋元戏曲考》,研究中国宋元戏曲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开创。还有《红楼梦评论》。他后来又研究古文字学、甲骨文和钟鼎文,成为中国新史学真正的开山。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王先生讲了《古史新证》,提出双重证据法,一个是文献资料证据,还有地下考古资料的证据。用双重证据来证明历史事件是否真实,对中国新史学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