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山是兴中会的发源地。
孙中山早在1893年就与尤列、陆皓东、郑士良等有建立一个政治组织的想法,但是政治目标还不是很清晰。1894年秋天,孙中山丢下诊所的工作,闭门很多天写了一份“万言书”,条陈改革,然后又很认真也很费劲地请到了郑观应、王韬等名士修改润色了一番,就到天津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孙中山没有见到李鸿章,一来因为李总督当时正在焦头烂额地搞“抗日”;二来两人地位也不对等,一个毫无功名的医生想见到“帝国宰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也没这个渠道;第三呢,孙中山当时的“万言书”其实还只是个人设想,与现实大概有点脱节,至于部分不错的想法那些开明大臣们也早已经提出过了,估计也没有打动李总督。28岁的孙中山觉得这个王朝没救了,就再次出洋来到檀香山,并向旧日亲友求助。
孙中山原来在檀香山基督教学校肄业,同学故旧很多。其兄孙眉白手起家,这个时候已经是夏威夷茂宜岛的大畜牧家,还是种植园主,富甲全岛,有牛千数百头,当地人都称呼他“茂宜王”。当时华侨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也都很胆小,听说孙中山有作乱谋反的言论,都说这种想法足以破家灭族,所以即使亲戚故旧不少但是都对孙中山避之不及。孙中山在檀香山居住了几个月,可谓苦心孤诣,但仅得到很少的同志。最初借檀香山卑涉银行经理何宽的私宅开会,参加者有何宽、李昌、邓荫南、邓金、黄亮、钟木贤、刘祥、刘寿、黄华恢、曹彩、李禄、刘卓等十余人,孙中山提议将该团体定名为“兴中会”。众人推举孙中山为会长,李昌、何宽、黄华恢等分任干事。孙中山并提议发行革命债券,革命成功之日加倍偿还,前后大约募得港币数万元。当年冬,孙中山归国,准备在广州起事。檀香山兴中会随行的同志有邓荫南、陈南、宋居仁等数人。
1899年冬天,梁启超奉老师康有为之命赴檀香山开办保皇会。孙中山与梁启超接洽后共谋联合改组新党,一时间友谊至笃。梁启超请孙中山作书介绍自己结识孙眉及兴中会同志。孙中山坦然应允。梁启超赴檀香山之后持孙中山介绍信拜谒李昌、何宽、黄亮、邓金、卓海、钟木贤等人,颇受欢迎,并且拜访了孙眉。几个月后,梁启超即提议组织保皇会,并称“名为保皇,实则革命”,意思就是“保皇”的目的是为了实行政治上的宪政革命,建立适合中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于是很多原来的兴中会员加入了保皇会,大势为之一变。
先是檀香山疫情盛行,美国官方为杜绝传染,纵火大焚疫区,华人财产损失惨重,华人中激起强烈的仇外观念。梁启超意识到人心可用,于是倡昌言唯有保救开明的光绪皇帝重新掌权,才能团结国家,拒御外侮。大批华商为保皇派的“勤王军”捐款。半年之后,梁启超共募得款项十余万元,另招得上海广智书局股银五万元,事后启程返回日本。孙中山听闻梁启超专心组织保皇会,曾经修书责备梁启超失信背约。
1904年春,孙中山从日本再次出发来到檀香山。这时候兴中会会员多数已经加入保皇会,保留兴中会身份的人寥寥可数。《新中国报》是当时保皇会的机关报,前澳门《知新报》记者陈继俨是该报主笔,他攻击暴力革命,不遗余力。同时檀香山还有一家名为《檀山新报》的报馆,是孙中山的戚属程蔚南所主办。孙中山一时间感到势孤寡助,亲自动笔写文章,与陈继俨大开笔战,曾经作《驳保皇报》一文以警告保皇会员,并将报社重新改组,并特意函请冯自由余介绍《中国报》记者陈诗仲来檀担任该报主笔。当时恰好陈诗仲已经应聘到新加坡《图南日报》,就改聘张泽黎(号孺伯)为主笔。
孙中山当时计划赴美国本土,但考虑到保皇会可能从中阻碍,妨碍他入境,因为美洲洪门致公堂势力强盛,所以孙中山就在檀香山加入到洪门。当时檀香山洪门致公堂的会员,有很多已经加入保皇会,他们也阻止孙中山加入洪门。洪门老叔父钟水养反对说:“洪门之宗旨在于反清复明。孙中山未入洪门,已实行洪门宗旨多年。此等人应招纳不暇,何可拒之门外,以致给外人留下我们洪门违反宗旨的话柄?”反对的人说不出道理。孙中山遂获“入闱”(洪门称加盟曰入闱),由主盟员封为洪棍(洪门称首领曰洪棍)。其后孙中山从檀香山赴美国本土,保皇会告发孙中山,阻其登陆,羁留木屋者数日,幸赖旧金山洪门致公堂设法营救,方获入境。孙中山此次到檀香山,印制一种十元美金的军需债券,上面写有这样的话“此券实收美金十元,俟革命军成功之日,见券即还本息百元。西廿纪○四年一月二十八日发”字样。因兴中会地盘已经被保皇会蚕食过半,购买这种债券的人寥寥无几,仅得二千余元,比较梁启超所筹得的款额,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