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创意学产生的原因

创意天下:建立创新思维头脑和创新意识 作者:王达林


二、创意就是用意想不到的简单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1.创意学产生的原因

创意学产生的原因

信息爆炸时代

的需要创意学是适应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它以信息交换与信息创造为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和文

化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已有的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如何能够尽快地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就成为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

世界科技发展

的竞争发达国家想方设法要维持现有的对自己有利的世界格局,在新科技成果的创造上始终居于主导位置。

发展中国家力图改变现有地位,创造出不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新科技成果,努力追求跳跃式发展。

市场经济中的

企业竞争各个企业更是越来越感受到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只有不断产生新的创意,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才能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以探索和发现创意规律为目的的创意学才应运而生。

2.研究创意学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创意学的目的和意义

发现规律通过对创意实践的案例研究总结创意理论和创意规律。

培养创意人才依照创意规律和理论来培养创意人才和民众创意素质。

提升民族创新能力通过提升个人的创意能力来提升个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

世界一体化经济趋势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全球化市场的竞争,就是创意能力的竞争。企业要发展,要取得竞争的胜利,就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走创意竞争之路。这就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只有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经典案例:IBM何以起死回生

不创新就死亡

1.谁来拯救IBM

1992年年底,78岁高龄的IBM像得了老年痴呆症,一下子陷进亏损50亿美元的泥沼中爬不起来,往日一向威风凛凛的蓝色巨人一下子沦为了没人理睬的乞丐。

猎头公司在两个月内四处游说,但很难找到一位出色的大企业家来重振IBM的雄风。如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拒绝来挽救IBM,太阳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尼里甚至公开嚷道:“最好别叫我去。”

而一些企业专家拯救IBM的构想又令IBM的董事会无法忍受。如当时苹果公司的总裁斯卡利主张把苹果公司和IBM合而为一,并把IBM大部分的业务卖出去。

IBM生命垂危的病因就是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稳固地位,以及长期“成功经验”的束缚而失去了创新能力。

2.郭士纳临危受命搞改革

最后,一个名叫郭士纳的哈佛大学毕业的MBA走马上任,成为IBM的新总裁。结果,这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却把当初快要死掉的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盘活了。

郭士纳说:“1993年的IBM如果不需要专家,我也不会来,IBM在最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技术如数据库、硬件、软件也还在开发中,但IBM的问题是把自己的能力与客户分开了,我则把两者结合了起来,如果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的话,我就不是正确的人选。”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郭士纳在来IBM之前,曾成功地担任纳贝斯科公司的总裁及董事长、美国运通公司总裁。

郭士纳看到了IBM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郭士纳成功地说服了董事会,他要用5年时间来改造IBM。

“如果公司的高层没有决心拿出起码是5年的时间来进行改革,那么机构性的重组很难成功。你必须让整个公司准备好为这样的计划拿出数年的时间,而且要明白,难的并不在开始,而是将变革推行下去,直至达到目的。”

郭士纳说:“公司重组不是简单的机构和资产重组。在进行认真的、有意义的公司重组之前,都必须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你管理公司的程序进行根本性的评价。IBM必须做这项工作。”

为此,郭士纳作出以下决策:发挥优势,卖掉劣势,向未来方向进军。这一思想一致延续至今,2005年,IBM把笔记本电脑业务卖给了中国联想集团。

3.重振蓝色巨人的雄风

首先,郭士纳加强了服务,在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过去几年之内,利润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服务销售量一年接近190亿美元。

其次,郭士纳强调IBM要在软件方面继续发展,但发展的方向是避开微软的锋芒,在数据库、系统管理、协同运作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此,现在软件部门也是IBM增长利润的一个来源。

郭士纳对IBM的改造措施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述及,总之,在郭士纳担任总裁之后,IBM重振“蓝色巨人”的雄风,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厂家之一。郭士纳虽然并不懂计算机,但却给IBM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思想,从而获得成功。

创意金点

不创新就失败

蓝色巨人IBM是20世纪前半期世界成功企业的典范。长期的“成功经验”使其逐步丧失了创新能力,最后导致“生命危机”。如此强大的地位牢固的世界级巨人,不创新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比它弱小得多的企业呢?

打败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世界进入了创新竞争的时代,创新就是往前走,人人向前走,不创新就等于停止了前进,必然被世界抛弃在历史的垃圾堆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