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塑造流水别墅:让美国买账的口碑传诵(7)

流水别墅传 作者:(美)富兰克林·托克


流水别墅在1930年代还有独具特殊吸引力的一面,就是它的美国特性。心理学家和律师都会建议面临危机的客户,应该重新检视自己的根基。遭受大萧条重创的美国正是这么做的,结果30年代就成了一个对传统元素的利用特别多姿多彩的时代,早期美国的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比如约翰·洛马克斯和艾伦·洛马克斯坚持收集民歌)、民间艺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利用。这一点在建筑方面也毫不逊色。1930年代,建筑师和学者们努力钻研着美国建筑的根基,他们的做法堪称空前绝后。美国建筑的大量原始资料都是从1930年代开始收集起来的,许多不可或缺的大型对开本记录下了内战之前的南方大宅、新英格兰地区的木架住宅、荷兰殖民式的农庄住宅、西班牙殖民式的教区住宅,还有印第安人的村舍。这般重寻美国建筑之根的冲动也许可以为我们解释,(除了要贯彻博物馆的内部政策以外)亨利—拉塞尔·希契科克为什么会于1936年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为理查森的建筑创作举办了那次不合时宜的展览,还为此出了书。希契科克没有落入窠臼,把理查森歪曲成一位原始现代主义者,但他确实给此人下了定论,说无论理查森设计的是公共图书馆,还是赶着去上班的人等车的火车站,他都算是最早也最出色地为美国专有的仪典铸造出了独特的建筑形式。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认为流水别墅以及1930年代的其他艺术杰作让美国获得了解脱,涤清了20年代建筑领域那种沉闷的陈腐气息。20年代在社会风俗方面可能确实是喧嚣动荡的,可它在文化方面则是相当平庸。美国不肯去参加1925年巴黎举办的装饰艺术博览会,因为联邦政府想不出举国上下有什么东西能让欧洲人感兴趣。大萧条赶走了20年代的轻薄无聊,还有梅隆、哈定、柯立芝和胡佛等人念叨过的“生意照样做”的咒语。不仅限于《新民众》(TheNewMasses)的读者,形形色色数量巨大的美国人得到的供应全都是既没有典型性也没有同情心的那一类美国文化,大家认为这种文化正反映着傲慢反动的统治阶级。埃德蒙·威尔逊(EdmundWilson)评论说:“对我这一代的作者和艺术家来说……(在股市崩盘以后)这些年非常刺激,一点儿也不郁闷。那种愚蠢庞大的欺诈行为这次出乎意料地突然垮台了,人们不禁要为此拍手称快。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力量,发现自己活下来了,换一边儿看,那些银行家则吃了瘪。”

弗兰克·卡普拉的《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比流水别墅晚一年亮相,它清楚地揭示了政治领域向胡佛政策的倒退,而流水别墅的大受欢迎则体现出了建筑领域同样的倒退倾向。新建的最高法院大楼标志着旧有的建筑秩序已经破产,它那冷冰冰的古典主义外形丝毫无意与美国1930年代的真正现状发生什么关联。针对这种现象,建筑师们开始研究美国早期建筑,从中发掘典故,结合在自己的学院派设计里。这类的设计方法可以回溯到1876年的费城百年纪念展,但是它的极端体现当数威廉斯堡殖民地工程,它是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资建造的,由罗斯福总统在1934年亲自揭幕。

赖特认为,要想寻回美国的根基,像威廉斯堡那种头戴假发的黑人滑稽形象是过度简单化的做法,但他绝不反对寻根这件事本身。如今寻根的迫切性是前所未有的:1930年代的进步建筑既抽象又不讲环境关系,它呈现给美国的是剥脱了历史的未来,而传统派的建筑给这个国度带来的则是没有未来的历史。相反,流水别墅却努力想让美国既感受到未来又感受到历史。体现未来一面的是它的材料和技术;引述历史则靠的是它延续了本地的建筑传统,还模仿着最遥远的一份历史:大自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