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9)

管一辈子的教育 作者:林格


在现代社会,拥有信息与知识是很容易的,以前凭借知识“广博”就可以找到很好的饭碗,而如今呢?所有的人均有权利并能够获得无限的信息和知识,所以竞争力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理解与应用的竞争,一个人的独特性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知识与信息,而在于理解了多少知识与信息,应用了多少知识与信息。《辞海》里对“理解”是这样界定的——应用已有知识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具体而言,理解就是准确地、可靠地概括其模式特点,也可以叫做理性认识,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而理解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结构,包括事物内在各部分自身的特征与各部分之间在关系上的特征。

但是为什么很多知识或者概念我们已经理解了,却仍然不会用呢?这就涉及悟性认识(顿悟),即理性中的感性认识,知识要得到实现,就在于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光有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知识实现迁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活化”了,而所谓“活化”,就是加强理性认识的可迁移性,也叫做悟性认识(顿悟)。

这个问题有点过于抽象,不妨打一个比方,比如我们十年前认识了一个人,这十年来从来没有见过。但偶然在一次聚会上又碰见了,尽管他的体形、身高都有很大的变化,但你还是能一下子就认出来,所谓“烧成骨灰都能认出来”,就是指你对他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形成了“模式特点”,并实现了迁移。那么对于学习来说,怎样才是实现了迁移呢?比如孩子知道了42=4×4,然后当看到“狗2=?”,他立即知道狗“狗2=狗×狗”,这就实现了。

人通常是这样认识事物或者知识的,先有感性认识,经过深入挖掘,抽象出共性后形成理性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深入”之后要求“浅出”,再一次变为理性中的感性认识,这就是“悟性认识”。悟,即理性中寻找感性,悟性,就是在理性中潜含的感性,这是最高级的认识。

人是怎样提高悟性认识(顿悟)的呢?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没有办法,只有通过艰苦的过程才能实现,其前提是先深入,即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进行深入思考,然后以该点为发射源,进行发散式联系思考,或是联想或是想象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