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否是个傻冒儿?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回答刘备是不是傻冒儿?恐怕不是。虽然顶着一个皇叔的虚名,年近半百还寄人篱下,但被曹操赞誉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事实上,刘备也确实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打下了自己的江山,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傻冒儿。那么,诸葛亮是不是傻冒儿呢?这显然不用过多解释,就可以得出结论:不是。这样两个有智慧的人,会不会选择一个傻冒儿来做皇帝?恐怕不会。
而事实上,刘禅不仅不是傻冒儿,而且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还很高。据《晋书o李密传》载,李密认为作为君主,刘禅“可次齐桓”。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比肩,这个评价不能说不高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阿斗“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著勋于竹帛也”。诸葛亮不能说是那种阿谀逢迎的人吧?他给的评语应该还靠点谱吧!
既然刘禅不是傻冒儿,那么他都做过哪些聪明事?又似乎没有。翻阅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很少。《魏略》记载,刘禅对诸葛亮说“政由葛氏,祭由寡人”,意思是他刘禅做了甩手掌柜,政治军事大事他让诸葛亮做主,而他只管祭祀这种仪式方面的事情。后世也大都因此批评他没有做什么事情,愚下却以为这正是刘禅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
刘备死时六十三岁,托孤给诸葛亮,希望他帮助刘理、刘永和刘禅兄弟三人共扶汉室。但托孤时的话很耐人寻味,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意思是,你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才,如果你看我的儿子还有点潜力能够辅佐就辅佐他,如果觉得他不行,你就自己来做皇帝吧。诸葛亮不是奸臣,肯定不能“自取”,那刘备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因为诸葛亮的势力太大了,刘备认为自己死后,刘禅不一定能驾驭得了他,因此以退为进。刘备尚且需要“退”,何况刘禅?而随后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刘备的担心并不多余。
诸葛亮立刘禅为帝,改元建兴,而刘禅是刘备三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个,登基时仅十六岁。《魏略》中载魏明帝的布告说:“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刘禅别名)兄弟守空城而已。”虽然魏明帝此举有“挑拨离间”之嫌,但诸葛亮在蜀国的势力可见一斑。从政治经验到力量对比,刘禅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刘禅却能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矛盾。
刘备临终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刘禅“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权给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实际上,这是对刘禅最为有利的选择。试问如果刘禅和诸葛亮争权的结果会是怎样?肯定刘禅会输。既然争不过,就让你先替我掌管着,因此才有了“政由葛氏,祭由寡人”之说。刘禅这样做,实际上是把诸葛亮先放到“忠臣贤相”的位置上,刘禅把“好名”都给了诸葛亮,那诸葛亮也就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了。这样,刘禅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不会因一个政见不合让诸葛亮有“自取”的机会,同时刘禅打着诸葛亮的大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刘禅继位第二年便推行“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第三年遣诸葛亮“南征四群,四群皆平”。《诸葛亮集》记载了初次北伐时蜀国的景象,“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与《三国志o后主传》记载的刘禅登基时,“几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相比,经过几年的时间,刘禅不但恢复了国家元气而且国力空前强盛。有人质疑,刘禅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诸葛亮的辅助是分不开的。诚然,此时的功劳得有诸葛亮的一半,但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并不是辅佐了刘禅一生。没有诸葛亮后,刘禅还有哪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