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网络生活的“翻船”—离开联系圈(2)

哈姆雷特的黑莓 作者:(美)威廉·鲍尔斯


冷静下来后,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离不开这些盟友。联系熟识和完成工作都得靠它们。虽然数字产品给我的生活增加了麻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大大地简化和改善了生活。如果没有数字产品,我不可能来这样偏远的地方定居。这里的生活更贴近自然,邻里关系也更亲密。所以说,手机既禁锢了我,也解放了我。我得赶紧买部新手机,最近一两天只能过没有手机的生活了,真是悲剧。

几分钟后,我驾着小艇返回港湾,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眼前,却是发生在我心里。有种微妙的感觉在我的心头蔓延,那是一种淡淡的意识—我终于彻彻底底与世隔绝了。家人朋友联系不上我,同事旧识也联系不上我。此时此刻,地球上没有人能联系得上我,我也联系不上任何人。他们都在茫茫尘世之中,除非有绝地武士那样的心灵感应术,否则任谁也跨越不了我们之间的遥远距离。短短几分钟前,我还在为手机进水的事情而羞愤懊恼,现在手机已经报废,我没法再联系谁了。这感觉真好。

在掉进水以前,我是孤身一人坐在船里,周围无人陪伴。但我感觉并不孤单,口袋里就有通讯工具,只需要按几个键,就能联系到随便哪个人。而现在,我才是真正的孑然一身。这种感觉我过去是熟悉的。记得在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刚刚踏入大学,只身一人在校园里转悠。这是我头一回独自在外,当时手机还没有流行,只要单独出门溜达,其他人就很难联系上我。进入大学后,我离父母很远,离所有支持陪伴过我的人都很远,免不了有些寂寞,但还是兴奋占了主导。我的羽翼终于丰满,能够驾驭自己的人生了。虽然还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准备好,不过正因为有了这种种不确定,生活才充满刺激。

很多年前,还处在少年时代的我第一次怀疑起了存在的意义。那段时间我过得很痛苦,于是看了一本励志书,名叫《如何做自己最好的

朋友》(How to Be Your Own Best Friend),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畅销书,可惜现在已经淡出了世人的记忆。该书的作者是一对精神分析学者夫妇,米尔德里德·纽曼(Mildred Newman)和伯纳德·贝尔科维奇(Bernard Berkowitz)。两人的笔调恬淡隽永,颇有禅宗之风。他们言简意赅地提出了许多的哲学问题,比如“人们为什么总是对生活不满意”,也提供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中的基本思想是,每个人与他人之间都需要保持距离,只有接受了这种距离,才能得到内在的安宁和满足。所谓幸福,就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

“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不成熟的。安全感是幻象,要拿出勇气跟童年时期的安全感说再见。虽然世界从此充满了变数,但我们终于能够自立自主,享受一方独立的天地。这是多么新鲜有趣啊。从这一刻起,生活才是真正地拉开了帷幕。”

这段话让我如梦初醒。以前偶尔思考孤独的时候,我总认为这是一个负面词汇,是因为缺少了他人的陪伴才产生,而他人的陪伴又是不可或缺的。我自己的痛苦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年我还是个13岁的小男孩,长得瘦小而难看,戴着厚厚的眼镜,还拄着一对拐杖。谁会愿意跟我这样的孩子一起玩呢?我孤独极了,也很痛苦,根本不可能想到孤独可能对我有益,更别说有趣。我也没想到,一旦我思索并接受了自己的孤独,就可以走出阴影,走向成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