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网络生活的“翻船”—离开联系圈

哈姆雷特的黑莓 作者:(美)威廉·鲍尔斯


说到底,这个问题不是某一代人的问题。那位月发30万条短信的女孩,不是因为年龄小或神经不正常而成为新闻人物。她代表的是普遍情况,无论男女老少莫不如此,只是她的行为更突出一些。当你听见有中年人抱怨“现在这些小孩啊……”时,他自己却望着屏幕,完全忘了要盯着你的眼睛来交流。这时你就该明白,他说的其实是他自己。我们都沉浸在数字这唯一一种形式的交流中,几乎把别的交流形式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如果想要全神贯注地跟人家交谈,就必须离开数字网络。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片空白,才能让思想、感觉和情谊生根发芽。可是最大化主义者又是那么顽固,在他们看来,空白正是最难忍受的存在。

只有在一个地方,频频用电脑才显得有益无害,那就是在繁忙的公司生活中。因为这种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与人联络沟通。自由市场本身也是一种灵活的交流方式,交易者只有尽量出售产品、服务和思想,才能赚取回报。为了在自由市场发展良好,企业和单位不断追求技术上的优势。数字时代甫一来临,管理者就把加强公司通讯方面的交流作为信条。不管是内部交流还是外部联系,只要联络越方便,就越有利于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换句话说,追求卓越,就是追求交流最大化。

然而近来才发现,事实没这么简单。技术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把双刃剑,对工作亦然。归根结底,一切都取决于联络对大脑的影响。数字产品擅长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且能在不同任务间飞速切换。就拿我来说,在我敲下这些句子时,电脑不仅运行着我正使用的文档软件,还运行着七个程序和数十个内部进程。就在刚才,我暂停了手头的工作,点击查看邮箱,只见屏幕迅速切换过去,又迅速切换回来。一秒前,电脑上还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我码的几排字,一秒后,画面突然切换成了我的收件箱。因为暂无邮件,画面又瞬间回到了文本文档。整个过程流畅无缝,毫无滞留。

毫无疑问,人类大脑也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所以我们才能坐在咖啡店里,捧一本书,呷一口咖啡,听一听背景音乐。不过,人类大脑只能有一个中心任务。如果那本书很扣人心弦,你会忘了喝咖啡,也察觉不到播放的音乐。大约半小时后,你可能才发现,咖啡早已凉了。不仅如此,我们转换任务时,也不会像电脑的反应那样迅速。不管是有意地更换任务,还是无意间被打断,大脑都需要时间适应,接着再花更多的时间去重新专注于刚才的任务上。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你做脑力工作时中途被打断,你对工作的理解及投入的情感,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打断的时间越长,心神分散越严重,回到之前的状态就越困难。有统计估算,恢复注意力的时长可能是间断时长的10到12倍。如果你被人打断了一分钟,就算立刻重拾刚才的工作,也需要花15分钟左右才能重新静下心来。如果你没回到刚才的工作,而是先完成了别的任务,那恢复注意力的时间就更长。

再说回那家咖啡店内。假如你正在读书时,有朋友碰巧走了进来跟你打招呼聊天。就在这时,手机响了,你让朋友稍等一等,自己接电话。与此同时,服务员走过来,问你是否要续杯。她端着水壶等你回答,店里的火警警报又突然响起来……短短几分钟内,你从三件有趣的任务(看书、喝咖啡、听音乐),一下子跳到七件任务(看书、喝咖啡、听音乐、聊天、接电话、回答服务员、应付火警警报)。只有三件事时,你有一个中心任务;增加到七件后,你反而找不到中心。原本你陶醉于书中,心满意足,现在却只感到困惑烦躁。就算一切恢复平静,美妙的感觉也荡然无存,那本书里讲了什么,你可能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