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沟通策略。现在你有了独特优势清单,也明白背后的原因,这时你就该想办法把这些告诉别人。你可以开个博客或Twitter 账户,去发布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坦白说说你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正在读的文章,或是头脑里的想法,以及你的独特优势,这些行为都会吸引大家。上班的时候,你可以主动请缨,好好运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做一些能够展示专长的内部项目或兼职。比如诺亚·布赖尔,他不断地在早餐时跟人沟通,还做了几个简单快速的业余项目,和全世界分享他的观点和才干。对其他人来说,可以建一个动态的作品集,为非营利组织做些专业贡献,或在当地的报纸当自由撰稿人。
一旦你有了沟通策略,准备和广大拥护者们接触,你应该调整自己的“频率”,与特定的拥护者群体保持一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锻炼自己的“调频”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没有他人,如合伙人、潜在顾客、评论者、媒体、营销搭档等的参与,创意是不大可能实现的。这些拥护者们有个共同点——差异。他们的需求、偏好、不安全感全都不一样。客户们关注的是一件事,媒体或同行们关注的又是另外一件事。满怀激情的创意人想跟所有的人都顺畅沟通,还是蛮有挑战的。和每个群体的沟通能力如何,决定了你的创意能得到多少动力。
让我们暂时回想一下老式的汽车收音机,就是上头有个小按钮,可以旋转调台的那种。从88.0 到107.9,每个电台都有自己的频率,一路开车下去,你可以拧来拧去地寻找你喜欢的音乐。现在来想想你最喜欢的电台。无论是什么电台,它肯定有个确定的频率,能让你享受收听的快乐。如果你喜欢的电台频率是106.7 ,你肯定不会调到106.3 或是106.9 ,顶多可以接受106.6 和106.8 。不用说,你会发现,频率没调准是不行的,静电声会影响你收听节目。
“频率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独特频率。沉醉在某个创意中的头脑会放射出一组更强烈、幅度更窄的讯号。同样,当我们的心思专注在某个特定创意上的时候,我们能接受的频率范围也变窄了。才华横溢的创意头脑就像频谱上的一个点,比如102.3 或98.5 ,除非你调到那个频率,否则没法跟他们沟通。我们自身的频率决定了我们最容易接受哪些人,能与哪些人沟通。想要跟其他频率的人沟通时,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展示创意和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策略。
想想那些你认识的人,有些人,如你的密友和好同事,你特别容易接受他们,好像天生就跟他们谈得来。你们甚至可以心领神会,用不着说话。还有一些人和你的关系很微妙,你们谈得来,但是好像总有些小噪声在干扰,影响你们相互理解。最后,还有一些你完全没法沟通的人,你和他们一点也说不到一块去。或许,你会把这些归结为价值观不同,或是没有共同点。
我们都愿意跟那些和自己兴趣一致、理解并欣赏自己作品的人待在一起。我们跟某些人合得来,处在自己频率波段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舒服。跟拥有相同价值观和动力的人待在一起,大家很容易达成共识,得到慰藉。然而,如果只跟这些人在一起,我们就会忽略社群给予的其他动力。只有跟整个频段都沟通起来,我们才能获得多样化的听众群,拥有可持续的市场。
你能为创意做的最妙的一件事之一,就是锻炼自己的“调频”能力,并且帮助别人也调到你的频率上。无论你面对的是一个人,还是一群听众,如果你了解对方,沟通效果就会最好。什么事让他们兴奋激动?他们担忧什么?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