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但是我现在需要十天之后某某战区的气象预报。这说明尽管气候不可预测,但是预测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预测,就意味着你是完全行进在黑夜里,如果你预测了,至少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有一些准备。
预测油价的情况与预测天气差不多。尽管预测可能不够准确,但现实生产、生活中,我们需要这个不准确的预测。而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模型在现实需求的引导下,在预测精度上确实也出现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很相信电视里每天发布的气象预报,尽管偶尔会有些预测不准的情况。
第三,在金融全球化和石油金融化的背景下,石油期货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和相关经济政策的影响。传统的供求框架无法解释当今的石油市场及其价格波动。美国是如何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影响油价波动?其逻辑关系如何?又将会产生什么后果?鉴于石油的资源属性逐渐让位于其金融属性,而目前业界和研究界对这一新变化还知之甚少,对于如何应对这一新趋势还显得底气不足,我们将着力研究石油的金融属性及其对油价波动的影响。
从国际石油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经历了自1861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上涨周期,油价从2003年的25~30美元暴涨至2008年七月份每桶接近150美元,在五年内上涨了五六倍之多。但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给石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7月中旬以后,国际油价步入下跌通道。2008年9月16日,石油价格跌破100美元,到12月31日收盘时,纽约市场的WTI现货价格为39.25美元。仅从2008年来看,上半年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暴涨至147美元,升幅近50%;下半年则从147美元跌至40美元以下,跌幅达到70%,是历史上最短时间内最大的跌幅。
驱动油价这样大起大落的因素众多。世界上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供需的基本面因素推动油价涨跌,而另一部分人则将油价的大起大落归罪于投机炒作。这一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作为学者,我们认为,需要跳出这些无谓的争论,透过现象看本质,重新审视石油的基本属性 一种自然资源、一种被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消费的商品、一种金融资本的投资对象,从石油贸易方式和定价机制入手探讨油价大起大落的原因,对石油价格的波动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分析基本面因素和投机行为在油价剧烈波动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由此对未来国际石油市场和油价走势作出判断。
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简明、清晰、逻辑较严密并且经得起历史数据检验的分析框架。,运用这个框架,我们可以根据对未来形势的若干可能情景来推断国际油价的不同波动趋势及其概率,为国家或者公司的能源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