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1509)是苏州有学养的业余艺术家的典型。由于家境殷实,他无需为生计劳苦,免于耕作。他也未曾步入仕途,而在自家和苏州地区的文人雅士中全心从事文学和艺术创作。其绘画题材多为熟悉的地点,附近的着名风景和历史古迹,以及雅集场所,与许多元代文人绘画中远僻的隐逸之所和空寂的山水大相径庭。沈周常绘制属于同一主题的多幅册页,这是元末明初的创新,顾及了题材的发展和变化。一套这样的册页多描绘离别和归返的题材,反映了游历、交际和长期疏离精英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在处理诗画关系问题方面,比较沈周的图页《杖藜舒眺》(图8-34)和南宋宫廷画家马远的《山径春行图》(见前图7-33)是很有意义的。沈周的作品更为个人化,描绘自己亲笔题写的诗作,表达了对离别故友的怀念:
白云如带束山腰,石磴飞空细路遥。
独倚杖藜舒眺望,欲因鸣涧答吹箫。
[何惠鉴等编:《八代遗珍》(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185页]
与之相对,马远描绘了皇族成员所写的一首宫廷诗。另一方面,沈周笔下的人物仅为传统类型,不似马远所画的人物能够通过姿态和表情传达心绪。而沈周的笔墨粗简豪放,刚柔相济,表现了个人品性和感情。在沈周漫长的生涯中,其作品已广被仿制,表明即便业余墨戏也可获得市场价值。
沈周的晚辈文征明(1470-1559)成为苏州或“吴派”的领袖,吴派(吴门)因众多相关者和文征明的追随者而闻名。文征明科举屡试不中,仕途短暂而坎坷,但像沈周一样,多数时间浸淫于苏州的文人圈子和艺术文化中。他的挂轴《松壑飞泉图》始绘于北京,作为对苏州生活的视觉回忆。尽管较之沈周的作品,画面更明显地置于郊野,但画轴下段公园般的松林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交际场所。上段中,唯有一人观赏瀑布,在墨色渲染的深暗背景烘托下瀑布尤为醒目,与周围巨石遍布的重叠峰峦形成对照。这幅山水将个人回忆和交际活动结合起来,明晰的松枝和瀑布反映了记忆的深刻。
文征明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最有力的作品是模仿唐代颜真卿厚重平稳结体的大字,并结合了北宋黄庭坚的方拙舒展(见前图6-31、7-16)。其苏州同乡祝允明(1461-1527)的草书更为洒脱。他的作品,如去世前一年的狂草《手卷曹植诗四首》(《白马篇》)(图8-35),展现了迅疾和力度,笔划线条纵横转折,变化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