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留住能人,企业才有希望

中国成功者的22条铁律 作者:陈海东


我在经营企业的十几年里,始终注意观察,在自己身边,哪些人比我强,是能人,哪些人的能力比我强,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他们的身上有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往往能够独挡一面,在关键的时刻大显身手。

作为一个老板,对待人才的态度,不能像武大郎开店,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任何一个团队的发展都必须是兼容并蓄的,只有广纳人才,你的企业在有可能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那么,怎么做才能留住人才?关于这个问题,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有着很精辟的认识。

有一次,在一个企业发展论坛上,我见到了俞敏洪,俞敏洪对于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打了一个比喻,他说,譬如你开了一家酒楼,你做老板,但是,你既不会做饭也不会烧菜,然后,你请了一个大厨,这个大厨来了之后,你这个酒楼的生意顿时红火,顾客盈门,这个时候,大厨就会有一个想法,他会意识到,是他救活了你这个酒店,是因为他做的饭菜好,才让你的酒楼生意火爆。可是,当初你请他来的时候,工资已经讲好了,当他发现自己拿到的钱跟劳动付出的成果不成正比的时候,他一定会跟你谈报酬问题,除非这个大厨是你的老婆或者是你至亲的人。

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能只有一个“大厨”,如果某个人在你的公司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你公司所有的业务非他不可的时候,情况他一旦离开你,你的公司就会出现重大的问题,甚至会垮台。

有一个道理,连农村的老婆婆都明白,就是“不要把自己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企业经营中也是这样,一个公司不能把全部的重担都放在一个人的身上。聪明的老板总是会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麾下。

俞敏洪之所以对“人才”这个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是因为他在这个问题出吃过大亏。

1991年以前,俞敏洪已经到好几家培训机构教书了,当时,他认为非常简单,只要能招到学生,租到教室,有老师上课,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他下决心要自己办学。

创办了新东方之后,他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后一门课程是GRE数学,这门课程俞敏洪自己不会讲,他请了一个老师,给了这个老师很高的待遇,但是,这位老师教到一半,就要求加薪。俞敏洪就对他说:“你现在工资已经很高了,在培训部你的工资是数一数二的。”

那个老师说:“我要的很简单,这个班总共44课,我上了14课,我就要拿那14课的钱。”他要的14课的钱,相当于这个班总收入的25%。当时俞敏洪很气愤,就说:“那我的招生费用、办公费用、市场费用、租教室的费用谁来出?”

那个老师说:“这个我就不管了。”

这个事情最后的结果是,俞敏洪没有答应这位老师的要求,那个老师当天晚上就罢课了,俞敏洪只好去安抚学生,学生们根本就不听那一套。

最后,俞敏洪没办法,只好把全部学费都退给了学生,然后,除了数学课不上,其他课继续上。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袖,被对方“掐”到痛处时,是非常痛苦的,俞敏洪为了赌气,反而给自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我们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损失比给那个老师14堂课程的钱还要大得多。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需要舍的时候,一定要舍得,俗话说,舍得舍得,不懂得舍,怎么会得?

另外,做老板的人,一定要时常换位思考,从你的员工、你的合作伙伴的角度去想问题。在生活中,要时时跟你的员工,跟你的管理者,跟你的创业团队、合作伙伴做比较,不管这个人道德有多高,只要当他觉得自己在你这个公司里所占的份量过重,而你又没有及时发现他的价值,那么,他一定会提醒你,会向你索要他的那份。

所以,你必须明白,作为老板,当你面对自己的公司所取得的这一大块利润的时候,要有能够与人共同分享的心胸。与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不仅能说明一个人的品质,同时,也能让你的团队走得更长远。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板,在艰苦创业的时候,很体恤下属,可是,成功之后却迷失了方向。当自己的公司有了利润之后,不知道利益应该如何分配。于是,这样的老板通常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我宁可不做了,也不愿意跟你分,我辛辛苦苦地创业,凭什么被你敲一笔?”凡是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不能把企业做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给员工最高的工薪,就是最节约的措施,这句话初听起来很别扭,很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当你分析一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妙用。

首先,你给员工加薪以后,他会拼命地给你干活,其次,因为他到其他公司拿不到这样的高薪,所以他会很安心地工作。这就是给员工高薪,最节约成本的好处。

作为老板,要有舍得的心胸,要有与人分享成功的雅量,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识人,在寻求合作伙伴的时候,尽量回避与斤斤计较的人合作。由此看来,选用合作伙伴应该像选老婆一样谨慎,老婆选不好,离婚的时候会分走你的半壁江山,合作伙伴选不好,会让你的企业陷入绝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