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品 守护正知(5)

生命不再等待 作者:佩玛·丘卓


是我,内心开门欢迎它们,

让它们随心所欲伤害我!

我竟无怨无悔,甘心忍受——

我那一点点薄弱的安忍全不见了。

烦恼的第二个过患是我们欢迎它们。它们看起来很熟悉,它们让我们觉得有东西可攀附,而且当它们开始一连串可预知的连锁反应时,我们简直不能抗拒。

洞悉以上的过患非常有帮助。当我们认清自己其实喜欢烦恼,就开始了解为何它对我们有这样大的力量。举例来说,仇恨可以使我们觉得强固、大权在握;暴怒甚至令我们感觉更强而有力、百毒不侵。贪爱和欲求可能会令人感到安慰、浪漫、怀旧;我们为逝去的爱和未完成的梦想而流泪,这种苦苦甜甜的滋味,既痛苦又美味,因此,我们甚至想不到要阻断这个烦恼之流。无明奇异地令人非常舒适,我们不必做任何事,只要轻轻松松,就可以跟四周发生的人事完全没有关系。

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张臂欢迎烦恼,对此保持正知是首要之务。我们不能过于天真无知,如果我们喜欢烦恼,便永远不会想去阻断其诱惑力。我们永远会过于自满并且不当地迁就。

烦恼好比贩毒者,我们想要毒品时,毒贩是朋友,因为我们毒瘾很强,所以欢迎他。但如果我们想戒毒,就会将毒贩与苦难联想在一起,他便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寂天菩萨劝告我们要将损害我们的烦恼情绪当作贩毒者,假如不想一生耽溺于毒瘾,就必须看到负面情绪使我们软弱,而且伤害我们。

清理情绪和从重度毒瘾中拔出一样困难。然而只要看到这种瘾头将毁了我们,我们就会很想戒毒了。纵使我们对自己说:“我不想放弃烦恼。”至少我们很诚实,虽然这份顽固的宣言,可能会开始纠缠我们。

但让我来告诉你烦恼的瘾头是怎么回事:若没有智慧看到它对我们的伤害,又缺乏明确的发心,在它变得愈来愈强之时,那种熟悉的冲动就很难中止了。

然而,千万别低估自省的疗愈力量。比方说,快要口出恶言,或耽溺于自己有理或好批判的时候,当场反省一下:“如果我任这习气增强,会带来痛苦还是解放?”

当然,你需要对自己完全诚实,也不要盲目采信佛陀和寂天菩萨的说法。也许你的习气同时给你快乐和痛苦,也许你会下结论说,虽然法教说习气会造成痛苦,其实并没有。你必须依据个人的体验和智慧,为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第三十和三十一颂进一步讨论,从烦恼生起的惯性反应是无益的,张臂欢迎令我们受苦的烦恼是会产生过患的。

即使所有的天神和阿修罗

都起来和我作对,

但是他们强大的力量——全部加起来,

还不至于把我抛进无间地狱的熊熊烈火中。

寂天菩萨说外界没有一样事物比烦恼更能伤害我们,我们需要思惟这是否属实。

可是烦恼的势力却非常强大,

能在刹那间将我投入

足以烧尽须弥山的地狱,

连灰烬都不留。

此处他指出情绪累积的后果非常痛苦,也非常强烈,可以将最伟岸的山岳化为尘灰。但我再次强调,佛教的教导鼓励我们思惟本身的体验,再对照自己所学,看看是否为真。

第三十二颂是烦恼的第三个过患:如果缺乏正知,烦恼会长久伤害我们。

没有其他仇敌

像烦恼这样长寿——

我的仇敌、烦恼,

无终无始的伴侣!

在我们讨厌的人迁走或过世很久之后,憎恨的习气仍跟着我们。愈任由习气运转,它们就愈强——当然,它们愈强,我们就愈任它运转。一旦这种连锁反应停不下来,那么被禁锢的感觉也就愈来愈强烈。结果,我们好像是绝望地与怪物关在一起,外界没有一个敌人会像我们自己的烦恼这样伤害我们。

第三十三颂提出了烦恼的第四个过患:烦恼是会得寸进尺的。

我所姑息并服侍的其他仇敌,

将饶益我、协助我,

但是,若一味侍奉内心的烦恼,

只会遭受伤害和苦恼。

寂天菩萨警告我们别对毒贩太天真,我们必须了解他的策略和诱人入壳的方式。同样地,我也不能对情绪的力量太过于无知,不能因为希望它们带来安乐,便欢迎或纵容它们。

法教指出“要与情绪交朋友”,意思是对情绪更具正知和了解。无知于情绪只会使事情更糟,对情绪觉得愧疚或羞惭也是如此,而若与之对抗更是没有建设性。唯一消解其威力的方法,就是全心全意而又具有智慧的正知。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稳定,发现情绪无实的本质。我们不能昧于知悉这整个过程。如果我们一直为不可捉摸的情绪火上加油,犹如想用煤油来灭火,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若我这些长寿的宿敌,

这些持续增加痛苦的泉源,

会在我内心找到安全住所,

这个世界何处可以找到喜悦或和平呢?

在第三十四颂中,寂天菩萨提出烦恼的第五个过患:只要我们被它牵着鼻子走,就永远不可能有世间的和平。我们自己不会有平静的心灵,众生会继续受苦。战争会持续,暴力、忽视、耽溺、贪婪将永不止息。若我们被情绪占领之前先稳住自己,便创造了一切众生和平快乐之因。

若这些生死牢狱中的狱卒,

这些地狱的刽子手和行刑手,

都潜藏在我内心的贪爱网中,

那么我的来世怎会有安乐呢?

我们向来认为自己的苦难是他人造成的。但寂天菩萨说,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地狱:我们个人的地狱和我们充满烦恼的心是互相依存的。以他的观点来看,我们必须为发生在自身生命中的事件负责。如果我们给烦恼一个遮风避雨的好地方,怎可能会以欢喜收场?

佛陀成道之前,烦恼全力向他进攻,他被嗔、贪和其他一切烦恼试炼。但他不像我们,并没有见饵上钩,他总是清明地觉醒着,全心全意与它们同在,以正念和放松,不为烦恼强大的能量所乱。

在《哈利波特》其中一集里,哈利这位初发心菩萨受制于诅咒,产生了强烈的冲动,要向烦恼投降并且行将为害众生。然而哈利的智慧和仁慈更强大,它不相信烦恼对他说的话,也不受烦恼许诺的舒适的诱惑,于是诅咒便失效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