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林徽因·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作者:岚枫


谁及得上诗人想象中的女神完美?她也是人,任她红颜如花,也终有一天人老珠黄,任她才高过人,也终会生老病死。当恋爱的风花雪月转变成婚姻生活的柴米油盐,他是否还像当初那样痴狂地爱她,她很怀疑。

若是他们结了婚,他会发现,原来林徽因也会抱怨,也会发脾气,也会在岁月的流逝中长出蝴蝶斑。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会因失望而转身离开么?

她不知道,也不想用自己的一生赌这个答案。

她最终嫁的那个男子,名叫梁思成。

梁思成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梁启超的长子,最得梁启超钟爱。在清华学堂念书的时候,他便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清华学生中的小领袖之一”,他的同学评价他“具有冷静而敏捷的政治头脑”。

十七岁时,他随父亲前往林家,第一次见到了徽因。十四岁的徽因面容仍带稚气,却生得亭亭玉立,“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

他们第二次见面是在徽因从英国回来之后。那时,徽因正对建筑痴迷,她不断与思成谈着她的新兴趣,而他呢,“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那时候,他们还没想到,建筑将成为他们毕生的追求。

1924年的夏天,志同道合的他们一起去了美国,入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她非常适应美国的生活,她活泼的灵性在西方的独立民主精神中得到了释放,她在这环境中如鱼得水,受到了美国同学的一致欢迎,但是,她与思成的性格差异也在这时凸显出来。

“徽因舅妈非常美丽、聪明、活泼,善于和周围人搞好关系,但又常常锋芒毕露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她放得开,使许多男孩子陶醉。思成舅舅相对起来比较刻板稳重,严肃而用功,但也有幽默感。”她的侄女如是说。

一个踏实沉稳,一个飞扬灵动,一个是大漠孤烟塞北,一个是杏花烟雨江南,他们感情最初磨合得异常艰难。梁启超曾说:“思成和徽音,去年便有好几个月在刀山剑树上过活!”

然而当这磨合期一过,两人却显示出“珠联璧合”,南辕北辙的性格反而让他们能奇妙互补,在建筑一途上,他们配合得十分精彩。

“满脑子创造性的徽因常常先画出一张草图或建筑图样,随着工作的进展,就会提出并采纳各种修正或改进的建议,它们自己又由于更好的意见的提出而被丢弃。当交图的最后的期限快到的时候,就是在画图板前加班加点拼命赶工也交不上所要求的齐齐整整的设计图定稿了。这时候思成就参加进来,以他那准确而漂亮的绘图功夫,把那乱七八糟的草图变成一张清楚整齐能够交卷的成品。”①

“……母亲在测量、绘图和系统整理资料方面的基本功不如父亲,但在融会材料方面却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

他们在宾大的成绩非常优秀,作业总是能得到很高分,除了偶尔第二,其余都是第一。建筑系当时的一位年轻讲师,也就是日后成为着名建筑师的哈贝森,曾夸奖他们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他们彼此成就了对方,若思成是巍峨浑重的宫殿,徽因便是殿外挂着银铃儿的檐角,她缺了他便没有根基,而他缺了她,便呆板毫无生机。

1928年3月,他们正式成婚。

他和她的结合,总被称作“金童玉女”,其实他们远非人们想象中的完美。他跛脚,1923年,他参加5月7日的“国耻日”游行而受伤,从此落下终身残疾,而她有严重的肺结核,低烧和咯血始终伴随左右,他们真实的生活也与“诗情画意”绝缘。

1937年,抗战爆发,他们流徙西南,为了有处居所,他们甚至“得亲自帮忙运料,做木工和泥瓦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