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周培源·王蒂澂】执子之手偕子老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作者:岚枫


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东西,不是一句“爱国主义”就能道尽的,更多的是属于知识分子的操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虽然是他一生中物质上最艰难的一段,却也成为了他们一生中精神上最愉悦的时光。

他在美国工作到1946年7月,便辞职离去。随后,他代表中国去欧洲参加学术会议,并于同年当选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的理事。

1947年2月,他回国了。那时候,西南联大已经解散,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各自迁回了旧址。于是,他们一家在上海短暂停留了两个月后,回到了北平的清华大学。

一年后,他们迎来了第四个女儿如苹。这个最小的姑娘和爸爸最亲,十四五岁的时候,还喜欢像小朋友一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过来,跳到爸爸背上。他不似中国传统父亲那样正襟危坐,姑娘们都被他宠得“没大没小”,如苹总是“笑话”他,说他“一天到晚爱来爱去”。他不仅不以为忤,还点头称是,别出心裁编了一首顺口溜,“老大我最疼,老二我最爱,老三我最宠,老四我喜欢”,并把这顺口溜天天挂在嘴边。

不久,解放了,他被调入北大,于是举家搬入了北大燕南园① 。燕南园是原燕京大学的教师居所,修筑得极其精致典雅,“除泥石砖瓦取自当地,其他建材多由国外运来。门扇窗框用的是上好的红松,精美的门把手全由黄铜制成,房间里铺设打蜡地板,屋角有典雅的壁炉,卫生间里冷热水分路供应,每座住宅还有独立的锅炉房以供冬季取暖”,除此之外,家家门前屋后有一个宽敞的庭院。

周家居住在燕南园56号,庭院中遍植樱花。春天的北平,樱花绽开,如锦如雪,微风拂过,一两瓣樱花翩然坠地,在北京清远的长空下,美得宛如画境。

樱花树均由周培源打理,他极爱花,还常常戏称家中有“五朵金花”,其中四朵是女儿们,另一朵是王蒂澂。

王蒂澂原名王素莲,后来改成了“蒂澂”,“澂”是“澄”的古写,“蒂”是“并蒂莲开”,这名字取自“莲出淤泥而不染”。

王蒂澂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了,可仍有人称赞她的美貌。据说,有位叫陈岱孙的教授为她独身了一辈子。还有一个传闻是,当时物理系主任叶企孙也因为她而终身不娶。这些传闻是真是假,已经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难以辨别,可是,这些足以让一个家庭分崩离析的传闻却丝毫没有影响过他们的感情。她的美貌不是她的灾难,爱花的他也把她当花朵一般呵护。

她的一生也真的如莲,始终娇嫩清芬,与他成婚的这些年,她没有出过什么淤泥,他始终把她捧在掌心里。

每年春天,他们都要结伴出门踏青,他一路搀着她的手,生怕她磕着碰着。他对她好到连女儿们也“嫉妒”了,每次一起郊游,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女儿总在后面无奈地喊:“对不起!麻烦你们两位分开一会儿,帮我照看一下东西。”

王蒂澂习惯迟起,每天早晨,他都会在她睁开眼的时候,和她说:“我爱你。”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再也站不起来了,可是,他还是和从前一样,每天一大早跑到她床前,问她:“你今天感觉怎么样?腰还疼不疼?别怕困难,多活动……我爱你,六十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

那一年,她已经八十岁了,他也已年逾九十,他们都老了。

他五十岁上下便右耳失聪了,从那时起,说话就不由自主地“大声嚷嚷”,“自己听不见也生恐别人听不见”,每天早晨,他对她的“表白”也嚷嚷得众人皆知。

长大了的女儿们,听到老父亲的绵绵情话都忍俊不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