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EGO)——善皆在外(Everything Good is Outside)
下面的故事可以解释什么叫做自我,也就是“受束缚的自我”。
受束缚的自我 不受束缚的自我
后天的自我 原始的自我
假我 真我
恐惧的自我 充满爱的自我
愤世嫉俗的自我 有创造力的自我
支离破碎的自我 统一的自我
自我 神圣精神
分裂的自我 完整的自我
肉体/头脑 精神/灵魂
表象自我 自由自我
血肉之躯 圣灵
虚无 我在
罪 源
地狱 天堂
堕落的自我 升华的自我
表A
每天清晨四点,丹尼尔就起床了,他总是他们僧院第一个起床的人。他大可不必那么早起来,也正因如此,他为自己骄傲。当师父和其他僧侣?在安静地睡觉的时候,丹尼尔就已经忙着念祷告、学习和冥想了。他的目标就是顿悟。
每天,为了顿悟,丹尼尔祷告的时间比别人长,声音也比别人响。他不厌其烦地纠正自己冥想时的姿势,最重要的是,他还会努力背诵僧院里所有的古代经文。他很少休息、吃东西或睡觉,因为他要觉悟,越快越好。
丹尼尔喜欢冥想,喜欢祷告,但是最让他着迷的是经书。他希望能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地待着,但他没有时间,因为他总觉得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喜欢寂静,但他更乐意听师父讲寂静。
丹尼尔的师父是个温文平和的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直?让他慢一点,享受一下阳光,看一看青草生长。但是丹尼尔急于求成,总是匆匆忙忙,所以没有留意师父给他的建议。“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匆匆忙忙的?”师父问他。“我在追求顿悟。”丹尼尔回答说。“那你什么时候才能顿悟呢?”师父笑着问。“啊,大概再做一次祷告就行了吧,或者再做一次冥想。”丹尼尔回答。“你怎么那么肯定觉悟在前头呢?”师父说道,“也许你静立一会儿,就会发现觉悟就在眼前——但是你就这么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了。”
这个故事中,僧院就是你的心智,师父象征着不受束缚的自我,或者说精神世界,因为他总是在微笑,?丹尼尔则象征着受到束缚的自身,或者说自我。不受束缚的自我是完整的,而受到束缚的自我正在追求完整。
人们写了很多关于自我,或者说关于不受束缚的自我的东西。“自我”这个词可以误导别人,因为说起“自我”,好像是指一个人,一个孩子,或者是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实质上,自我只是个意念,是个很小的概念,此外再无其他。这个概念就是,善皆在外。我们被这个可怕的思想紧紧束缚,对它深信不疑,因此像丹尼尔一样,满世界追逐,寻找成功、快乐、爱和精神的平静。我们不敢审视自己的内心,唯恐看到里面空空如也,或者干脆已经腐烂?。
我记得曾经读到过,“自我”(EGO)这个词还可以表示“赶走上帝”(Edging God Out),在哪里看到的我不记得了。
这个概念和“善皆在外”相类似。受到束缚的自我接到信息,说你内心缺少了某种东西,你必须到外界去寻找。这种缺少,或者说“不满足”的意识是很可怕的,它让我们变得贪婪,迷失了方向,追着影子乱跑。
自我就是恐惧,是对内心快乐的否认。自我的祷文总是“小心”!“小心,小心”自我叫着。但是自我是盲目的,因为它没有信仰。它只会看,但不会发现;它索取,但不会接受。实际上,
自我是一条干渴的鱼——它困惑!
假设有一条干渴的鱼——它生在水里,长在水里,一直被水包围着,现在它快要渴死了,只因它不肯喝水,而不是因为没有水。另一个比方把自我比作振翅高飞的鸟,它总想到达天空的高度,却不知它已经身在高空。最后一个比方,自我看得见钻石的光亮,却看不到钻石本身。
自我怀疑自身是否完整,换言之,受束缚的自我不相信还有一个“不受束缚的自我存在”。不受束缚的自我说 “我是完整的”,但受束缚的自我说,“我是完整的吗”我已在图1中表现了它们的区别。怀疑自身的真善美就是你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们在世上?泊的时候,不受束缚的自我常被遗忘,但并没有完全遗失。每时每刻,我们都能闻到它的芳香,听到它的旋律,尝到它的味道。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们讲故事,但故事的意义要过许多年我们才能明白。比如安徒生的《丑小鸭》就是对自我(小鸭)和精神世界(天鹅)的绝佳阐释。自我不正是对自己身份的错误认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