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换换脑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3)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作者:杨钢


‘这是不可能的!’企业家叫道。

克劳士比先生没有说话,只是拿出纸笔,写下了这样的建议:

☆关闭返工站,让在那里工作的人都回到各自的生产线当中去,做指导员和培训员。

☆在生产线尽头摆上三张桌子,让质量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各管一张。

☆将出现的缺陷按“供应商的问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设计的问题”进行分类,并且坚持永远、彻底地解决和消除这些问题。

☆将机器送回生产线修理。

☆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

虽然心存疑惑,但是这位企业家还是照着克劳士比先生的建议进行了改进。结果,他们发现了许多管理问题。比如,订购零件时,只看价格高低;没有对生产线的工人进行很好地培训;有的人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一切都需要返工……

几星期之后,他们的生产进度发生了质的飞跃,无论订单如何增加,他们总是能够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制造车间立了一个标志板,上面写着生产无故障、无缺陷产品的天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越来越大,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而且他们还学会了检查新产品的好方法:工人一边装配,一边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并解决掉。不仅如此,工人们也不必每天加班到12点,而是按时上下班,有很多时间去享受工作以外的生活。

最让他们兴奋和自豪的是,由于他们生产速度快,提供的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很快便占据了本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日本人原本已进入了这一市场,但由于看到了该公司的领先水平,最终选择了退出。这家企业也成为了所属行业中第一家打败日本企业的美国企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