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问题的原因非常简单:他们销往欧州的产品质量标准是固定碳含量‘86’以上,而国内的产品质量标准是固定碳含量‘80’即可。把‘86’当作‘80’使用,是用‘86’的成本来核算‘80’的利润,所得利润自然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国内客户在使用他们的产品时,并不需要‘86’的含量,而是要去掉几分后才用。但就是这几分,使他们浪费了很多的成本,利润也自然为零了。
他们终于明白:他们为客户所付出的高质量、高成本,并不是客户所需要的。他们每天所说的‘为客户着想’,实际上是他们强加给客户的主观意愿。
尽管第一次没做对,但在了解了‘第一次就做对’理念之后,他们迅速调整了产品策略。结果,仅仅生产成本一项,就节约了3000万。”
讲完了故事,“零缺陷”博士看着三个神情专注的学生,说道:“刚才我所讲的克劳士比先生和焦化厂的故事,其背后的哲学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的核心元素:
☆首先要确定你工作的目的: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
☆建立一次做对的基本准则:“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
☆消除达成这一准则的障碍:建立预防系统,取消工作中的“返工区”,尤其是精神上的。
☆最后努力工作:所有的努力都会有高额的回报。
博士把这四个元素写在了白板上,并对三个学生说:
“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