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营销总监说,现在夏天快到了,货物要经过十多天的海上颠簸才能到日本。一路上尽是风浪,货物难免会受潮、磕碰,我们应该额外为货物专门定做一个密封袋和包装箱,免费提供给客户。听到这个主意,董事长连想都没想,就当场拍板——立即执行!包装物也很快赶制出来了,货终于上船了。董事长亲自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着从日本传来的好消息。
电话终于响了,是日本企业的老板打来的。然而,并不是董事长所期待的好消息,而是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问:‘你们提供的货物根本就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带有封装的货物被直接运送到在生产线上,而我们的生产线上根本就没有能打开包装的工具,导致我们员工的怠工!’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为严重的是,日本企业的员工的工资是以秒来计算的,打开包装的工人必须另外去请。更严重的是,每耽误一天,企业就要损失一万美金!
董事长急火攻心。他迅速组织企业的高管及技术高手,一律申请加急的赴日签证。最终,他带领八名高管,奔赴到日本大阪。一下飞机,他们便直接赶到车间,立即挽起袖子干活,忙活了整整一天,最后把所有的包装袋都拆完后,把零部件一一放到了生产线工人们的工位上。
从那以后,我们企业再也没有接到那家日本企业的订单。”弗兰克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讲完了这段往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不能超出客户的要求,哪怕只是超出要求一点点,也是没有达到要求。这恰巧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算是走了一半。许多人都喜欢从主观上超过客户的要求,其实,正所谓‘过犹不及’,很多时候,‘超越客户’的要求反而会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变成‘自以为是’。所以,我们必须力戒‘一厢情愿’式的思维,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客户需要的,才是客户的真正需求;客户不需要的那一部分,就不是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的识别客户的要求,一丝不苟、恰到好处地达到要求,而不是耍小聪明式地去‘低于’或者‘超越’这个要求。”坐在一边的罗琳语气庄重地分析道。
听了弗兰克的故事和罗琳的一番分析,“零缺陷”博士点头表示认同,他想说些什么,却看到一向喜欢搞怪、耍宝的保罗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若有所思,便知道他也有所感悟。
“保罗,不妨说一说你的想法。”博士微笑地看着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