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需要到要求(2)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作者:杨钢


“哈哈哈……”保罗的笑话,引来了大家的捧腹大笑。

“零缺陷”博士接着刚才的话说道:“任何组织都具有相同的目的——提供需要的解决之道。那么,怎样才能提供需要的解决之道呢?

当然,把握需要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不能把产品毫无选择地卖给任何一个客户。例如:我们很难把梳子、洗发水和护发素推销给和尚;把保险柜卖给乞丐;把照相机卖给瞎子;把高级音响卖给聋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产品都是多余的,没有价值的。无论你的销售人员再怎样提供优质服务,再怎样努力运用各种销售技巧,结果都是徒劳的。

所以,必须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努力适应并符合其需求才是正道。就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吧,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地的游客、运动员云集北京,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便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游客、运动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然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客人的特殊需求,奥组委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说,在运动员的‘赛时之家’——奥运村里,奥组委就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吃饭问题上,为了既满足运动员热量、营养、宗教习惯及饮食口味,同时又能体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享受到地道的中国美食,奥运村运行团队精心设置了运动员菜单,按照70%西餐、30%中、日、韩餐等在内的亚洲餐的比例配备菜品,每天包括热菜、凉菜、点心、水果等多达两百余种,以八天为一个循环周期,同一周期内主要菜品每天不重样。而且特别为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运动员提供了丰富的清真餐、印度餐等菜品,并有明显的菜单标牌提示供他们选择。

为了让运动员们更好地衡量食物的热量,奥运村运行团队特别制作了‘数字化菜单’,这本菜单不仅用中英文双语写成,而且还会在旁边标注每一道菜的成分、营养和热量,将每一道菜都实实在在地‘数字化’。

对于运动员来说,最亲切最熟悉的菜才是最安全的,而平时没怎么碰过的菜,或者完全陌生的菜,在比赛期间,他们一般是不会吃的。所以奥运村运行团队特别组建了一支由1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工作人员和2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师以及服务人员组成的奥运村饮食团队,来满足所有运动员对于饮食方面的需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