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我们中国汉字非常精妙,讲求的是音、形、意的完美结合。就拿企业的‘企’来说吧。”罗琳走到白板前,写了一个大大的“企”字,“‘企’乃无‘人’则‘止’,真正的‘企业’是‘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在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
“这个比喻太有趣、太奇妙了!”弗兰克和保罗不由地啧啧称赞道。
“还是回到螺丝钉的问题。”罗琳继续说道,“《中国经济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难道我们连螺丝钉都拧不紧吗?》的文章。讲的是中国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电站,依靠世界银行贷款引进国外机组,一组是100%国外进口,二组是90%,三组是80%,后面就是国产化了,所有的机组安装到位,最后一运行,国产化程度高的那三个机组,全部漏水,工程只好停下来检修。三个月后一算帐,一个机组停一天损失是300万人民币,一停就是三个月,损失可想而知。更惊人的是,最后检查出的结论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难以置信——漏水竟然全部都是因为螺丝没有拧紧造成的!”
“这些大型的机组都是你们国家自己生产的,既然你们国家有能力生产大型机组,难道连螺丝都拧不紧吗?”保罗非常不解。
“当然不是!”罗琳坚定地回答道。
“零缺陷”博士点了点头,说道:“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拧得紧螺丝,也而在于这里。”博士指了指自己的头,说道,“在人的思想深处,人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螺丝拧得不够紧,没有垫垫子,甚至漏掉一两颗螺丝,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能够接受这样的工作质量水平。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偶然的。在企业中,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上司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就像一些合作,合作的一方明明知道有改进的空间,合作的另一方却没有意愿要改进,反而要强迫对方要接受这些可以改进的不完美。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把不起眼的错误当回事,或是压根儿就不认为事情的结果跟自己有什么相关,所以产生得过且过的心态。”
“但是,”罗琳皱着眉头,慢慢地说道,“在日本,许多企业的员工对待工作却非常认真、近乎完美,这反映了员工较高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