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节:第十二章 表情比衣服更重要——体语(1)

雄辩是说服力 沉默更是说服力 作者:成冰


第十二章

表情比衣服更重要——体语

很多时候,交流是由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来完成的,用体语表达不点明动机和目的,给别人以想象的空间,这般的交流双方心领神会,妙不可言! 人可以在言语上伪装自己,体语则不能。

君子动口也动手

中国古人有“言不尽意”的说法,今天我们也常可以听到“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之类的话,这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理境况正是可以借助非言语符号来表达的。

在《楞严经》上,佛陀告诉他的二弟子阿难说:“如果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人看,那么,看的人就应循着手指的方向看月亮才是。若是他只是死死地看着指头,以为这就是月亮的形体,那么,他不但没有认识到月亮,同时也没认清指头。”

此处所说的指头,是比喻一切经典理论所讲的教理,月亮是比喻本来妙明的真心。一切语言和文字都是为了指示人们朝向真知和真理的,假如有人偏偏死死抓住语言文字和老师的讲义不放,以为这就是真理,那么就真的成为舍本逐末了。

有位老禅师把小和尚带进后院,指着一口小水缸,又指了脚下的石头说:“装满它!”

小和尚按照吩咐,往水缸里搬进几块大石头。

“满了吗?”老和尚问。小和尚点点头。老和尚边摇头边笑着往缸里放进一块小石头,说:“没满啊!”

小和尚傻了,就往水缸里放进一些小石头。

“满了吗?”老和尚问。小和尚点点头。老和尚边摇头边笑着往缸里扔进一块泥巴,说:“没满啊!”小和尚傻了,又往水缸里扔进一些泥巴。

“满了吗?”老和尚问。小和尚点点头。老和尚边摇头边笑着往缸里撒进一把细沙,说:“没满啊!”小和尚又傻了,再往水缸里撒进一些细沙。

“满了吗?”老和尚问。小和尚点点头。老和尚边摇头边笑着往缸里倒进一勺井水,说:“没满啊!”小和尚又傻了,又往水缸里倒进一些井水。井水升至与缸口齐平!

“满了吗?”老和尚问。小和尚眼瞅着这一缸的东西,说:“阿弥陀佛,师父,缸真的满了!”

老和尚边摇头边笑着将手伸进僧衣里,掏出一小袋盐,往缸里的水面上一铺:“哎——没满啊!”

老禅师的用意是告诉小和尚:学禅得精进,自满自止,所以不能自满;做人得谦虚,自满自傲,所以也不能自满。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如果自满,便提前终结了这个过程,人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知足与自满是两个并不冲突的概念,对待名利等东西,要知足,不可贪求;对待学问修养,不能自满,视为终生的追求。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启示:教育他人或传授知识,往往动作演示比千言万语更有效果。演示的过程,呈现出种种现象,给人非常直观而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受教育者从现象的变化上悟出道理,这是光听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曾经业绩并不理想,他因遇到一位老和尚而改变了一生。有一次,他来到寺院向老和尚招揽保险生意,老和尚听完他的寿险经,就告诉他说:“对于你所说的内容,一点都引不起我想保险的兴趣。人不管从事任何工作或与人沟通,如果只顾自己说话,而不去听对方说话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做不到这一点,将来也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佛家告诉人‘不可说’,禅宗更指出‘开口便错’,可见常常所有言说,到头儿全是废话。”

“为什么?”原一平问道。

老和尚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拿了一根细竹棍,两手各持竹棍的一端,用力折这根竹棍,它就弯曲了;他突然一松手,竹棍又变直了。原一平想,这是什么意思呢?他琢磨了半天,忽然明白,言不足以尽意,最好的推销是向顾客进行现场示范。

不仅仅干推销员这一行常常用得上肢体语言或动作,我们做任何事,很多时候与场合,都需要“借形示意”,配合沟通;需要示范,利用动作如肢体语言彼此交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