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节:第十三章 舌头是刀子会割破嘴唇——息争(1)

雄辩是说服力 沉默更是说服力 作者:成冰


第十三章

舌头是刀子会割破嘴唇——息争

息争,不是没有原则的一味妥协,也不是对他人过失的放任自流,更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它是一种能包容他人对自己的敌视乃至仇恨的胸襟,是至高人格的袒露。

少说,话才有力量

人活着不可能不说话,但智慧的人认为,话不在于说多说少,而在于说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一味地迎合与奉承他人,只会给他人留下圆滑的印象。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掌握策略分寸,定会造成“语言事故”。

卡莱尔有一句名言“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与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强调人要少说话。可是,既然沉默不言,怎么又说了出来呢?如果讲出来,岂不违犯了本意?如果不讲,又怎么能使人知道有这样的道理呢?这似乎是个悖论。

“沉默”不是要你做哑巴,“不言”不是让你绝不开口,而是要你掌握说话的分寸,力求简洁。老子和卡莱尔都是认为,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其实懂的并不多,他们说的甚至是些毫无道理的话,暴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所以有智慧的人是不随意开口的。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人推荐给他做佣人。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重他,把他当做心腹使用。

王士俊任期满了准备回京城去,这个佣人突然要求告辞离去。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说:“我是皇上的侍卫某某。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禀报皇上,替你说几句好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好多天一想到这件事两腿就直发抖。幸亏自己没有说过什么对皇上不满的话,多吓人哪!

在现实生活中,“智者不言”是处世的一个原则,至少以下三类话不能说:

1.?捕风捉影的话不说。捉贼要赃,拿奸要双,这就要求我们说话办事要有真凭实据。若两人说的悄悄话是捕风捉影般的,纯属无稽之谈,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某人的隐私更不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例如,你说某男与某女(均有家室)在街道的树荫下拥抱亲吻,那情景真比演电影还卖力。若被听者传出,当事人知道后就可能恨你骂你、伺机报复你,甚至会当面提出质疑,非要你说出个所以然来。你怎么办呢?即便人家真的如你所说,然而你却并无证据,这样的悄悄话是万万说不得的,是属于捕风捉影一类。我们说悄悄话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

2.?违纪泄密的话不说。小到单位大至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都有秘密,而我们只能守口如瓶,不可泄露。某些人轻薄,无纪律性,就私下把机密“悄悄”说出去了,有可能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拿去作为谋利的敲门砖,给单位乃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即使是诸如涉及人事变动的内部新闻,你也不必去向有关的人说出,万一中途有变,你如何去安抚别人呢?若为此闹出了矛盾谁负责呢?向亲友泄密,不是害人便是害己。你一片热心向他说了悄悄话,他可能认为这是泄露机密。于是,他当面批评、指责你,甚至状告你,你的体面何在?有些人并不喜欢听那些悄悄话,他不领你的情,这就没有意思了。“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还是封锁感情,守口如瓶吧。

3.?悄悄话不披露。须知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时无话不说,无情不表;一旦关系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无情无义,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从而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这些抖出悄悄话的人也要吃亏的。悄悄话大多是在两人之间传播,试问你一个人能够证明我有此一说吗?甚至对方出于愤怒会狠狠还击,像编小说一样编出你的悄悄话,将你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纵然是闹得两败俱伤,也不白白被你出卖。结果如何呢?你本是讨好卖乖,求名逐利,或发泄私愤,算计别人,不巧却被悄悄话所害。所以,假使你听了悄悄话,也没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这个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还是讲究信义,以善良为本,何必让人反咬一口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