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北京奥运的成功,实践的是“中国制造”的跨越,彰显的是“中国品质”的觉醒,迈出的是成就“中国品质”的康庄大道!
1中国“功夫”。虽然《熊猫功夫》在奥运之前借势而发,全球票房飘红,彰显出“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的手上的“烹饪”功夫,但那是典型的“美国制造”的功夫。可是,奥运开幕式,则以纯正的“中国制造”让全世界的人们把“震撼”、“不可思议”、“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等词句全部用上了。这种气势恢宏且内敛亲和、科技与艺术水乳交融的中国产品,必将颠覆那些将“中国制造”妖魔化、政治化的想象力。
2中国文化。整个奥运体现出这样一种清晰的图画--回归传统文明,寻觅和谐精神;远古与现代的共荣,现在与未来的共生。奥运期间,北京城最火爆的地方是大栅栏、什刹海、潘家园、老舍茶馆,还有798和秀水街。有报道说:“奥运村里运动员最喜欢的食物是--北京烤鸭。”我们学院旁边那家全聚德烤鸭店,就总是人满为患。有趣的是,有大报记者统计后说:“北京城有两个地方是各国领导人去的最多的,一是奥运村,另一个是秀水街。”
3中国产品。如果整个奥运就是一种中国产品,那么,它以“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和追求卓越的激情,已经把奥运的质量标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鸟巢”被公认为一种新的建筑标准;“水立方”则成为制造世界纪录的流水线,被叫做“魔方”;奥运开幕式更是达到难以企及的境界;而那些奥运赞助商们呢,虽然累点儿、苦点儿,但形象夺目、销量剧增。
伊利的张总那段时间一直都坐镇北京,事后,她告诉我:“奥运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被告知不用备货,说老外不会喝你们的牛奶。可开幕式之后,订单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飞来;联想的杨元庆自豪地告诉媒体说自己十分庆幸助了奥运;还有Haier等等。最有趣的是”李宁“和蒙牛,虽不是指定赞助商,却能让老百姓自然而然地认定他们就是赞助商,尤其是当年的”体操王子“李宁,随着他在开幕式上点燃圣火,他在香港股市上的身价瞬间就猛涨了2亿港元……
4中国魅力。体现在把西方的Party变成全球的盛宴;把一直由政客和商人主导的奥运变成了全员参与的奥运;把由体育竞技为主的运动变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催化活动……这不仅体现在出席的各国领导人和政要的数量,还体现在参加比赛的各国运动员的数量,以及夺得金牌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的数量上。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梦幻般的奇迹--美国菲尔普斯的”八金“,牙买加的男女”飞人“,中国体坛”常青树“郭晶晶和张宁……还有许多长年无人企及的极限记录被突然打破并大幅度地提升。当然,更大的惊喜出现在许多如蒙古、印度、新加坡等国家的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之后的举国欢庆以及之后对奥运抱持的热情。
“奥运,中国造”!我们从中分明看到打造“中国品质”的全部因素--高层督战、全员参与;科学规划、新旧并举;过程控制、风险防范。奥运的品质,不正体现出了“亲和”、“包容”、“科技”和“绿色”吗?也许,此时唯有大声称赞“酷”,才是对“中国品质”的致敬和礼赞!
变革--“中国制造”的质量主张
我一直在向各级管理者传授质量“三个层面说”,亦即“物理-事理-人理”三分法以及相对应的能力与支撑系统,即“QC-QA-QM”。道理很明显--质量是“控制”(QC)不出来的,也是不可能靠所谓的体系“保障”(QA)出来的,这些都只是技术活动而已,真正的质量是“管理”(QM)问题,也是关乎沟通与领导力的问题,关乎客户、员工与企业是否有价值的问题,更是关乎一个组织的信心与可信赖的问题。
说这些,恐怕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甚至产生误解。因为由己推人或关起门来谈“质量”,还是会觉得“QC”来得令人踏实,而“QA”也容易上手,起码人头攒动、大呼小叫让人放心,文档高摞、手册成山则让人有成就感。这也难怪“QC”会有一种保守的倾向。由此看来,“QA”具有改良的味道;而“QM”则是充满创新和文化变革的意义。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回顾一下“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过程。以保守见长的共和党,很快就推选出了他们的候选人麦凯恩--一个“极端保守主义”者,主张维护布什政府的政策,尤其支持向伊拉克增兵,甚至说如有必要,美军应在伊拉克驻扎“一百年以上”;而在作为反对党的民主党内,则出现戏剧性的变化。最初,候选人之一、曾经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党内支持率高达53%,年轻的黑人候选人奥巴马为20%,仅高出位居第三的爱德华七个百分点。同时,CBS和华盛顿邮报的民调表明,在全美的黑人中仅仅只有20%看好奥巴马,而有60%是打算把票投给希拉里的。显然,人们更加看好强调系统保障和经验的希拉里。
有意思的是,有统计表明,如果说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选民倾向于把票投给希拉里的话,那么,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选民则更加追捧麦凯恩;看来,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那些代表美国未来的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年轻的选民身上了。面对美国经济的“糟糕表现”以及布什政府的“无力回天”,无法容忍这样的现实的美国人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届总统的身上,尤其美国的年轻人开始思考他们的未来了。于是,他们纷纷地站了出来!
这时,作为最年轻的候选人,奥巴马顺达民意,勇敢地提出“变革和希望”的主张:“Change--WeCanBelievein!”号召新一代的美国人站出来一起来改变这个国家:“LetsChangethis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