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体态和姿势。体态是孩子们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太随便或太懒散的姿势,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④ 目光接触。在双方谈话过程中,注视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⑤ 声音。无论是语言(语调、声音高低和强弱)还是非语言(叹息、呻吟、噪声等)情感交流,声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孩子情感有1/3的内容是由所谓的超语言来传达的。即使像清清嗓音之类的小习惯,也会招来社会的反感与拒绝。
⑥ 物质因素。孩子会利用诸如衣服、发型、小珠宝等服饰、首饰、发型来传递社会意义。有的孩子把外表看作谋得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而有的孩子却漠然视之。孩子尤其是青少年,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外表对他人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3)教会孩子非语言交流技能的几个游戏
① “消音”游戏(7~12岁)
从电视上录下一个适合于孩子年龄观看的电视剧,然后把声音关掉,只让孩子看画面,要求他们描述剧中人物的情感。当然孩子说出演员的某个表情、体态或姿势所体现的情感,就记1分。然后加上声音重新播放这一镜头,来检查孩子的答案。
② 情感字谜(6岁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员参加,先准备好20张卡片,每张写上一种情感,如快乐、伤心、害怕、担心、恐惧、疯狂等。由年龄最小的开始,任取一张卡片,然后在3分钟内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说话,其他人猜测,猜中都保留卡片,并由他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结束后,卡片最多者就算赢。
③ 猜测情感(5~10岁)
把某一句话谈5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遍语气都不一样,表达5种感情。例如,“你可以去了”可以表达欢喜、疑问、气愤、憎恨、恐惧5种感情,孩子猜对1种得10分,然后让孩子说一句话,努力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每次努力成功得1分。
父母在帮助孩子学习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时应牢记:让孩子学习阅读非语言情感,使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细致之处;情感交流需要对别人的和自己的语言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都非常熟悉,孩子了解了自己的站姿、坐姿、行姿等这样简单的事,就会使老师、同学对他产生好印象;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说话的方式,有些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