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厌世轻生,这是受挫者在面临突然的沉重打击后产生的一种万念俱灰、生不如死的情绪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帮助,则有可能产生自杀或离家出走等行为。近年来中学生的自杀已经是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仅次于车祸的第二位原因,这必须引起学生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2)心理防卫式反应
心理防卫式反应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采取一些暂时减轻挫折感的自我防卫方式,从而获得一些暂时的宽慰,以减少焦虑。常见的心理防卫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投射。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到别人身上,以保护自己,以别人也如此来替自己辩护。如学生犯了错误挨批评后说:“谁都干过这事,只是我倒霉才被发现了。”
② 文饰。受挫后想出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护。如学习差的人会对人讲:“学这些课本知识有什么用,不识字的人照样挣大钱。”
③ 反向。受挫后采取与内心相反的举动。如有人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自我吹嘘,其实这是自卑的表现,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④ 替代。受挫后没有达到出人头地的理想,便找另一个目标来替代。如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苦练体能,争取在运动场上胜过学习好于他的人。
⑤ 表同。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如容貌欠佳的同学偏偏模仿电影明星或歌星的举止和打扮,以他们的风度自居。
5.对孩子挫折的疏导方法
挫折性质各有不同,表现强度也千差万别,加上受挫折者个性特点不同,因而在帮助孩子疏导挫折情绪时也应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挫折,或不同情境下的挫折,应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
(1)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理智对待法。就是在孩子遭受到挫折时,与孩子一起,用冷静的头脑科学地、辩证地去认识和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以及战胜挫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这种办法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而不能采取非理智的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