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显示了非金融公司对固定厂房和设备的投资与内部资金之比。这些数据表明,当公司的投资意愿增加时,我们久经考验的金融系统将会根据需要调节资金。这是因为当时的经济确实运行良好,以及对投资的刺激——比如,投资税赋优惠和加速折旧政策——增强了企业对负债的承受能力。
图 固定资产投资/总的内部资金,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 Flow of Fund Account,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显示了负债对总内部资金的比率,虽然数据是原始没有经过处理的,但这是非金融公司的现金支付义务相对现金流数量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因为它没有考虑债务结构中短期债比例的增加,也没有根据利率上升而有所调整。该指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并没有显示出任何明显的趋势,但在此之后,该指标突然强劲升高。很明显,从1965年到1974年,公司总资金中,运营所得现金流比以前大大降低了。此外,如果允许利率上升的话,该比率会增加得更多。1955年之后的十年中,长期债券的利率上升了50%,但是1965年以后利率高了一倍以上。因此,如果公司负债随着利率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那么图中头15年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可能会被消除,而1965年到1974年之间的上升趋势则会加强。
图 总负债/总内部资金,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 Flow of Fund Account,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显示了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相对于现金资产的变化趋势,该比率是为其他流动性指标——比如,企业负债和所持有的无风险资产(no-default asset)之比率——服务的。负债和活期存款的比率在整个战后时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然而,如纵坐标所显示的,1960年以后该比率呈周期性变化。公司负债与活期存款和现金之比率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一个日益放松管制的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商业企业“投资于”利息而非现金。图显示了非金融公司债务结构的另一面,公开市场票据加上从金融公司借来的款项之和与总负债的比率反映了公司对外融资比例的增加。这些债务在1967年之前只占总债务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很显然,现在它们比以前所提供的资金要多得多。有两个阶段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加——第一个阶段是1960年前后,第二个阶段是1969年前后。1969年以后外部融资的增长也许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观点,即美联储处理1969—1970年金融动荡的方式——它们为这些债务提供保护——意味着这些债务比之前的那段时间更安全。
图 总负债/活期存款,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 (公开市场票据+来自金融公司的借款)/总负债,非金融公司,1952—1984年
资料来源:Flow of Funds Account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图和图表示的是家庭部门的数据;图是负债与个人收入之比率,而图是负债与货币之比率。1964年之前,家庭负债与个人收入之比一直稳定增长,而在此之后,该比率显出了周期性的特征。该周期性特征在1976年之前并没有显出任何趋势,一直到“增加”至另一个稳定的状态为止。负债与货币之比——衡量流动性的一个原始指标——在1964年之前增长迅速,那时也是没有明显发展趋势的周期性模式。这一直持续到1971年,此后该比率快速增长。1979年以来,负债-货币比又开始显示出没有明显趋势的周期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