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钱不一定能买来快乐

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活与工作中应该拥有的快乐智商 作者:刘岩


在当下,一些人认为,财富就是快乐,占有财富就一定能够拥有快乐。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心理学家研究显示,财富和快乐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贫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能得到满足。

据调查,欧洲人的快乐程度高于美国人。虽然欧洲人收入要比美国人低30%左右,但美国人的工作时间远远多于欧洲人。欧洲人把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花在度假、福利享受和精神消费上。英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两年中,英国人仅仅为了宠物请事假就致使全国损失了270万个工作日。即便如此,英国人的财富在过去半个世纪增加了三倍,自认快乐的人却少了三成。

快乐不是钱的多少决定的,也不是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财富与快乐并不成正比,财富的多少并不代表快乐的程度。财富可以通过奋斗、拼搏或其他手段而得到,但快乐却不是唯有财富才能买到的。真正的快乐是一种正常的精神感受,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清醒而客观的处世态度,是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追求财富有可能是幸福快乐的,但拥有财富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快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快乐的公式:总快乐指数=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总快乐指数是指一个人的较为稳定的快乐感,而不是暂时的快乐。快乐是合乎德行的实现活动,快乐不是一种品质,不是物质的堆积。快乐感是一个人稳定的、持续的快乐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

金钱和财富的总体水平与快乐人生的关系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密切。塞利格曼等心理学家从各个国家抽取了1000人的样本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条件下个人快乐感的指数。调查表明,人对好运气和成功具有心理适应性。当好事发生后,人们很快会适应它,并认为这个好事是合理的,没有什么可珍惜。处在贫困状态下,人们会认为拥有财富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而一旦拥有了财富,这种想象的快乐感并没有长久保持,反而被更大的欲望所代替,便又处在不满足当中。随着财富和成功的增加,目标也在水涨船高,所以财富和成功都不能令人永葆快乐。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快乐固然与财富有关,但更与德行相联。快乐是来自自身而不是因某种其他事物而值得欲求的实现活动,是一种合德行的实践活动。快乐与人的智慧、勇敢、公正、节制的品质直接相关。创造财富、占有和享用财富是人们改善生活从而获得快乐的客观基础,然而由财富到达快乐尚需诸多环节,其中人的德行是诸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快乐就是以一定的心性修养为基础在享用财富时所达到的知足状态,以及对这种状态的内心体验。当人们拥有了财富,如何培养人们对快乐的认知和体悟,也就是培养快乐感,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任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