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节:清帝退位(4)

帝制的终结(下):辛亥天变 作者:胡为雄


清帝宣诏退位

良弼死后,王公亲贵大骇,隆裕太后更是不知所措。这时,人唤小德张的太监总管张兰德又送来几份时报,其上有消息说,孙中山已把军舰部署在威海卫军港,如果议和不成,就要进攻天津、北京。见到这则消息,隆裕太后又急出了眼泪。不久前,隆裕太后也是从小德张送来的报纸上得知,孙中山从美国回国时,美国政府送给他三只军舰,海外华侨更是捐资制造了十多只军舰。军舰上的官兵都是华侨子弟,由美国人训练成的,并聘请美国人指挥。可是隆裕太后根本不知道这些消息全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编造的,连报纸也是假造的。而小德张之所以不时送报纸进宫,是因为他收了袁世凯的巨金,秉承袁世凯之意对隆裕太后进行恫吓、诱骗。

隆裕太后弄不清报纸上的消息是真是假,就哭着召溥仪的师傅徐世昌询问。谁知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同党,他即痛哭流泪,叩着头说消息都是真的,请太后顺从民意,下诏逊位,以求保障皇室。隆裕太后接着又问小德张,小德张也说消息千真万确。他还乘机向隆裕太后进言:“袁总理确实忠心为国,只是各省纷纷独立,前方军队撤不下来,外债无望,饷项难筹,若不答应民党要求,则革命军队杀到北京,您的生命难保;倘能依从让位,则优待条件从厚。袁总理可提保皇太后和皇帝仍安居宫闱,长享尊荣富贵。”

正在隆裕太后慌乱中拿不定主意时,在湖北前线的第一军军统段祺瑞奉袁世凯之命,领衔与前方诸军统兵大员四十二人代表四十万兵士联名发来要求清廷宣布共和的通电。这吓得隆裕太后一时说不出话来。次日早朝时,她见了赵秉钧等三位国务大臣,掩面而泣说:“赵秉钧啊!胡惟德啊!梁士诒啊!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们回去好好对袁总理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性命。”他们三人听了,也跟着大哭起来,装着很痛苦的样子。胡惟德还边哭边吓唬说:京城不安全,只好到天津去另组政府了。哭了一阵,隆裕太后收住眼泪,又与三位大臣商议起改行共和后优待清室的条件来,她说:“我的意见只有三条:一是留住‘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十字;二是不用‘逊位’一词;三是宫禁、颐和园随时听使居住。这三条,务请你三人告请袁总理,要南方党人迁就。”三位大臣听了,都表示立即禀告袁总理,尽力争取革命党人对皇室更多的优待。

在隆裕太后哭着要三位大臣请袁世凯争取更多优待清室条件的时候,伍廷芳奉孙中山之意向袁世凯发出了最后通牒电,言至元月29日停战期满以前若仍未得到清廷宣布共和的确报,则前交优待条件,全行作废。可是最后通牒电发出后,一连几天袁世凯没作答复,29日过了也无回音。孙中山于是再令伍廷芳致电北京,责袁世凯屡屡失信,为全国军民所共愤;谓若因而再启兵衅,全唯袁世凯是咎,举国军民,均欲灭袁氏而后朝食。

此电送达内阁后,袁世凯立即据此拟折让赵秉钧等大臣代奏,再次促隆裕太后就国体一事表态。隆裕太后赶紧召集宗室王公朝议,可是众王公入朝后却面面相觑,无人发言,隆裕太后气恼地说:“你们是要我承担这事么?”说毕即罢议,叫他们离去。

众王公散朝后,隆裕太后试探着向赵秉钧等大臣请求:“听庆王说,可以虚君共和。共和后,皇帝不问国政,仍保留帝位,可行么?”

赵秉钧则说:“此事我做不了主,得请示袁总理。”

他退朝后将隆裕太后的这一请求转告袁世凯后,袁世凯不耐烦地说:“你去告诉她,北军内部军心不稳,南方民军屡屡来电相逼,要清帝退位。还想虚君共和?此路不通。欲共和只有皇帝退位,否则民军以兵戎相见。”

赵秉钧遂将袁世凯的意旨回告隆裕太后,隆裕太后见虚君共和亦不可得,便问询溥伟的意见。溥伟见袁世凯力迫清帝退位而求民主共和,便骂袁世凯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要效法法国革命把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赵秉钧见此急忙劝说,溥伟竟当面斥骂起他来。赵秉钧则在事后放出口风,说要除掉溥伟,吓得溥伟连忙跑到天津租界躲了起来。

袁世凯见清室王公还有人阻遏,隆裕太后总不愿宣布退位诏书,便又暗嘱靳云鹏携一奏稿至湖北交段祺瑞,让段祺瑞领衔以北洋将领名义电内阁代奏,促下宣统退位之诏。奏折云:

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全局威迫,四面楚歌。是陷于九庙两宫于危险之地,繄皆二三王公之咎也。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实难数。事至今日,乃并皇太后皇上欲求一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见许。祖宗有知,能不恫乎。盖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因兵燹冻馁死于非命者日何啻数万。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内阁将段祺瑞电奏代奏后,各王公大臣见电奏语气凌厉,像是封问罪书,一个个面色如土。隆裕太后这才不得已宣布准备退位谕旨,并授袁世凯以全权,与南方党人商酌优待清室条件。袁世凯得旨后,即将优待清室修正案电达伍廷芳,同时要求继续停战七天。

孙中山得到袁世凯的电告后,即邀伍廷芳、汪精卫、唐绍仪参加政府各部总长、次长商议清室优待条件的会议。会议讨论修订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八款,规定皇族待遇仍旧,王公世爵可以世袭;只是清室岁俸改为四百万两,铸新币后再改为四百万元。优待清室议定后,孙中山将它咨送参议院。参议院在新任议长林森主持下对之加以审议后,由全体参议员表决通过,并电达北京。

袁世凯见电后,即命赵秉钧、胡惟德、梁士诒三人去告知隆裕太后。在隆裕太后接受退位条件后,他又让赵秉钧马上致电南京:

南京大总统、参议院、各部总长、武昌黎副总统同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制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国民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幼帝宣统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内阁大臣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受袁世凯委派,偕众官员向隆裕太后和幼帝宣统首次改行三鞠躬礼。隆裕太后含着泪将宣统退位诏书、优待清室诏书和劝谕臣民诏书三道亲授给胡惟德。诏书云: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主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