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学校真臭。”九年级学生博比说。约翰?J?墨菲是一所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他刚刚开始第一次的学校心理咨询时,对博比表现出来的整体状态感到震惊。
有鉴于他糟糕的行为,已经有很多老师建议要让博比接受心理咨询了。他总是不定时地迟到,几乎不做家庭作业,在课堂上捣乱,有的时候还在走廊里大声威胁其他的孩子。
博比在家里的表现也是一团糟——他会在自己的单亲家庭和针对有行为问题的特殊学校里轮番出现,他和自己父亲的名字也出现在需要进行家庭咨询的名单之上。肯塔基州科文顿当地的社区服务机构不间断地记录着他的信息。当他出现在墨菲面前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他因为在学校里的糟糕表现而面临着被送往另外一所专门学校去的危险。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咨询师墨菲几乎没有任何机会。他没有办法改变博比在家里的环境,而时间也在跟他作对——他的心理咨询只能零散进行,每次最多一个小时。当博比表现不错的时候,墨菲没办法给予他奖励;当博比表现糟糕的时候,墨菲也没办法惩罚他。(惩罚其实也没有任何效果——博比总是在上午时间过去一半时就因为纪律问题被叫到办公室里去了,然而他的行为却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
并未在意所谓的“学校真臭”的评语,墨菲开始跟博比进行谈话,而且问了他一系列非同寻常的问题,以此开始了他跟博比之间一系列谈话中的第一次。
三个月之后,一个戏剧性的改变出现了,博比被送到办公室里的时间已经减少了80%。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博比并没有变成纯粹意义上的好孩子。但是,这样的改善已经足以不让社区服务机构把他送往教育问题孩子的特殊学校里去了。
博比已经从一个“惯犯”变成了一个偶尔犯错的孩子。而这样的变化能够出现,只是因为他与一位心理咨询师进行了短短几个小时的谈话。
在这些谈话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