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上过一天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全的农村妇女,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辛苦创业,居然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大企业!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传奇故事,而是一个真实的财富神话。
一、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创造财富神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她的名字也许并不响亮,但她的产品“老干妈麻辣酱”却家喻户晓,而她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该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如今已经累计达13亿元,每年上交给国家的税收就达1.8亿元之多,名列全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前五名。但是谁能想到其董事长陶华碧是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是很会写的农村妇女。她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凭着“老干妈麻辣酱”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
陶华碧的创业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穷,她没有上过一天学。20岁的时候嫁给了一名地质队员,不久丈夫去世,她肩负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为了不使孩子们挨饿,她只能出去打工或者摆地摊。1989年,陶华碧利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上,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了一间房子,开了家餐厅,取名“实惠餐厅”。餐厅以卖凉粉和冷面为主。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拌凉粉的一种佐料。没想到生意非常 火爆。
有一天,陶华碧早晨起床后感到头晕目眩,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她想:拌凉粉的佐料有好几种,缺少麻辣酱也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谁知顾客来吃凉粉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令她感到非常意外:怎么会这样?莫非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难道我这个小店生意兴隆,靠的是这麻辣酱?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影响非常大,她意识到麻辣酱的发展潜力,因此就认真地研究了起来。经过几年的总结经验,她改进了原料配方,做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再买一些她做的麻辣酱带回家去,甚至有的人并不吃凉粉而专程来买麻辣酱。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不景气,但是麻辣酱却越来越畅销,来买她的麻辣酱的人有增无减。这使她非常纳闷,说穿了麻辣酱就是一种佐料而已,买回去这么多吃得完吗?她决定了解这背后的秘密。
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就早早地关上店门,想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七八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陶华碧却惊奇地发现人家的生意都十分红火。玄机何在?天哪,原来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顿时,她感到异常气愤。
原来自己的麻辣酱大多被其他的店买走了.这不是坑自己吗?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了。这时,那些买不到麻辣酱的老板着急了,纷纷前来求她,还半开玩笑地说:“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麻辣酱,干脆开一家麻辣酱工厂算了!”这句话一下提醒了陶华碧:是呀,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趁机开家工厂不是更好吗?
经过一番周密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于1996年7月向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借了两间房子,招聘了30多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其实,她的工厂就是一个家庭作坊。麻雀虽小,产供销等“五脏六腑”却要一应俱全。几十个工人要管理不说,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必须应酬……这对大字不识几个的陶华碧来说实非易事!最初,她采取的是最“老实”的办法:身体力行,我这个老板怎么做,工人就跟着怎么干!
刚开始的时候,生产工序几乎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有一道工序是捣花椒、切辣椒。随着刀起刀落,溅起的飞末辣得人眼睛不停地流泪,员工谁也不愿去做。无奈陶华碧只得亲手操刀,她一边切辣椒,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拿起了切刀……那段时间,他们的工作非常艰苦,陶华碧事必躬亲、忙里忙外地干,结果得了肩周炎,手指甲也因搅拌麻辣酱而全部钙化了。
最令陶华碧发愁的是,工厂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余下的都要自己出去推销。于是,陶华碧不辞辛苦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试销。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这种办法非常好,不到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要求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因此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7年6月,经过市场的检验,“老干妈麻辣酱”在贵阳市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而且大有冲出贵阳向外拓展的势头。陶华碧想:既然有这么多人认同,我还有什么可怕的?索性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公司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