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工人迅速增加到200多人。此时产生了新的问题: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轨,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尤其是工商及政府其他部门经常下达各种文件要她贯彻执行;作为民营企业,她还要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以及上台发言……所有这些,对于没有上过一天学的陶华碧来说,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
望着堆积如山的各种文件,陶华碧首先想到的是聘请人才。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了独特的择人标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可具体该请什么样的人呢?她想来想去,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衡量的标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是名转业军人,最初在地质队汽车队工作,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陶华碧眼里却是个有才华的人。她想先把儿子拖到公司来帮忙,却又不愿意砸了他的铁饭碗。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和顾虑后,笑着说:“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什么铁饭碗!”但她还是不同意,李贵山就自作主张,辞职以后主动来到了她的公司。
李贵山首先帮助母亲处理各种文件,整章建制。李贵山读,陶华碧听。
听到重要处,她就说:“这条很重要,用笔画下来,马上去办。”帮母亲“看”完了文件,李贵山便开始起草规章制度,然后再读给母亲听。陶华碧听得非常认真,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贵山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陶华碧满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见了,无可奈何,他就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练习。哪知陶华碧看了看这三个字,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这三个字太复杂了!”
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终于制定出了公司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规章制度,宽严并济,奖惩分明。但是,只有长子帮忙,陶华碧还是感到人才缺乏。于是,她又招聘了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人。如何培养这个人才,又怎么留住这个人才?陶华碧有她自己的“绝招”。本来,她想让这个本科生当办公室主任,但她却没有马上任命,而是先让他在公司里做一些琐碎的杂活,然后又派他到全国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场,半年后,她才任命他为办公室主任……这个人就是后来“老干妈”公司里的三号人物王海峰。
如何管理好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呢?陶华碧自然也有她“独创”的同样既朴素又管用的“绝招”:实行亲情化管理,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最初让长子制定规章制度时,陶华碧就把这一招视为最基本的要素。
如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她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老干妈”公司如今已发展到1300人,这个制度仍然保留了下来。
制度虽然制定了,但陶华碧自己还是凡事亲力亲为,总是很关心和体谅员工。公司里有一个员工来自农村,父母早亡,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可他爱抽烟喝酒,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几乎都被他自己花掉了。陶华碧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担心。有一天下班后,她专门请这个员工到酒店喝酒。
酒桌上,陶华碧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必须戒酒戒烟。因为,你还有两个弟弟要照顾,你要让他们去读书,千万别像我一样大字不识一个。”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这个员工痛定思痛,当即表示戒酒戒烟痛改前非。
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只让他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则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再从她那里支取……仅仅是关心个别员工,陶华碧觉得还不够。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已经看不清他们的背影,她才回去……陶华碧虽然没有文化,却深知管理之道。她明白感情的力量,帮助一个人就能感动一群人;关爱一个群体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
亲情化管理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是妈妈一样可敬可亲,虽然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迥异,时间长了,免不了会产生摩擦,但是只要有陶华碧出面,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老干妈”。在她的带领下,“老干妈麻辣酱”以迅猛的势头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