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规定男女的婚姻要经过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前三项是双方家族对于这桩婚事所作的研讨、占卜等必须准备的事项,只要发现任何不合适,便叮以用鬼神做挡箭牌,拒绝对方,又能让大家不伤和气,彼此顾全了颜面。到了纳征,才是真正的文定,用现代话来说:便是订婚了。古礼纳征以后,男女双方尤沦在法律还是道德方面都有了束缚力,除非不得已,是再也不能反悔的。
“纳征”的征释义为成,意思是婚约已成。男家在这个仪式中,不能再像以前,每次只带了一只雁去,纳征时必须送贵重的衣料和皮货去女家。所以送衣料和皮货,大约原意有二:第一古时衣料皮货就代表货币的一种;第二是为了贴补女家嫁奁的费用。在大家族社会中,一嫁一娶,确有一得一失的含意,所以嫁女之家,三日不举火,以示失女之悲伤。人家把一个辛苦抚养教育成人的女儿嫁了出去,怎好意思还要人家再担负物质的损失?所以略J二津贴,原是人情,一切礼法都足本乎人情的。后来纳征的衣料皮货,逐渐变为财币彩金,东西虽然不同,小过也是顺着币制的演进而有所变易,就如同做买卖般,由以物易物进化到现金交易而已!
近几十年来,国内的家族制度起了变化,婚姻的程序礼数也随着改变,六礼中的前三项,纳采、问名和纳吉,全由男女当事人去自行解决办理,育到纳征这步,才使两个家庭发生初步的接触。现代的订‘婿,大多数早已采用西式办法,一只镶了宝石的约指,由男当事人套在女当事人的左手无名指上,环象团圆,金石盟坚,左手第四指,据说它的血管是直通心脏的,此约指戴r起来,人有仁人君子莫再染指的严重警告的意义。
奇怪的是本省婚俗,订婚前男女社交西方化,结婚时仪式现代化,只有在订婚时的苛刻勒索,坚守古礼,好像卖女儿一样,恨不得借了女儿出嫁发一笔横财.这是借了古礼做幌子而具有十足市侩的习俗。一位从业美容的本省姑娘,已经腹部隆起了,她常来和我家的女工,也就是她的未来嫂子,磋商聘金的问题,两位未来的妯娌,为了聘金的数目,争得大呼小叫,我隔屋听着真是啼笑皆非。
从祖国人陆来的小姐,注重婚后的享受;本省的女子,要求婚前的体面,可怜的王老五,就这样地春花秋月等闲度了。
订婚是必需的吗?赞成方面的理由是:(一)可以使恋爱中的男女定下心来,从事结婚的准备,两人不必再把精力消耗在“起腻”上。(二)可以防止第三者的介入。(三)可以使男女在婚前,有一段时间冷静地观察对方,适应对方。(四)可以缓和冲动的结合。
反对方面的理由是:(一)这是一种没自法律效力,而仅是人情束缚的契约,事实上是多此一举。中途发生变故,谁也不能阻止他方解除婚约,那比失恋更痛苦,因为除了爱情外,还伤害到对方的情面与自尊,因此而引起更多的烦恼与纠葛。(二)订婚后,约束减少,彼此都有迟早反正一样的心理,更容易发生性行为,为了掩饰,为了名分,更促成冲动的结合。(三)订婚在防止第三者介入的功效上,是很微弱的,情变的事在老夫老妻中都能发生,爱情若想依恃法律人情去保障,那个爱情早已完结了。
依照民法、订婚的手续,除了年龄的规定外,并无其他法律的限制。到解除婚约时,除去受害一方得要求损害赔偿外,也无法律的约束和惩戒,更不能用法律去恢复或维系婚约。
其次再说到另外一个问题,订婚与结婚的间隔时间,是应该拉长,还是应该缩短?
长期订婚的长处是:可以有较从容的时间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并且可以安心地为结婚做准备。它的短处是:误了正常的婚期,容易半途发生变故,而目.长期厮守,未婚夫妇不易控制情感而发生婚前性行为。
短期订婚的长处是:双方不必做不必要的久待,扣+铁趁热,或许更易迁就适应,而且中途少变化,也就少烦恼了。短期订婚的短处是:过短了等于不订,失去长期观察的意义,匆促结合,容易造成婚后的不协调。
说来说去,其实婚姻是否成功美满,其基础是建于交友恋爱的过程中,存那两个阶段里,假如能有充分的认识厂解,不用说订婚,就是不结婚,也会成为棒打不散的好鸳鸯。我个人很反对这一个费而不惠的订婚过程,只是在某种特殊情形下,我才加以赞许,那就是对于许多盲目的冲动恋爱,父母应该明智地准许多他们先订婚,而且有技巧地使之尽量延长。许多父母不忍见儿女跳火坑,坚持反对那桩婚事,结果造成私奔苟合的不幸结果,倒还不如允许他们先订婚,让他们定定心,顺顺气,清清头脑,开开眼睛,然后聪明地因势利导,使他们互相能多观察,多了解,多适应,总比糊涂地莽撞结合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