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前言:教子好心态(2)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作者:闫江敏


这些情况反映了一些共同的心声。教育真是孩子、家长、老师三方共同的事情,而且一定是以孩子为主,采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促进他的身心健康。带了好多届学生下来,我发现,在高中,虽然学生入学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其实起点是不同的。这个起点不仅仅是中考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思想认识,那些基础扎实,学习习惯优秀的学生起跑快,提速更快,每次考试总是很争气;那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学生,不知道时间的宝贵,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有的学生还自傲于中考成绩的优秀,三年下来,差距会越拉越大。

我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读了很多教育学的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汲取了各家有益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法理念。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经常拿这些方法和爱人、老师以及身边的家长探讨,分析总结之后,收获非常多。很多东西其实一比较就出来了,比如一些不好的方法观念,结合具体的教子事例,一说就明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收获,我会拿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日常行为,跟孩子们一起交流,问他们的感受,从他们那里了解需求,从而反馈给他们的家长。这种双向互通式的教育,我一坚持就是18年,积累了许多本厚厚的日记。化繁为简,去芜存菁之后,便有了这本书。

教育一定是以孩子为主体的,既要适合他们的天性,又要符合他们身心成长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因此,我提出“妈妈不生气”这个概念,其实是希望家长们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多些变化,少些僵化,多给孩子自由,少些干预,更不能摆家长作风,主观用事,根据自己的意志安排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这样会害了孩子。另一方面,要培养出一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阳光自信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独立自主的精神,这样他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为此,我在本书中还列举了20位高考状元的成功经验与方法,尤其是他们的学习心态和独特思维,父母的教子理念和方法,老师的指导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在此,我愿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会在书中配合例子进行详细分析:

孔子:因材施教,身体力行;

叶圣陶: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会孩子思考;

布卢姆: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优等生;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夸美纽斯:培养孩子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的品格;

卢梭:要培养自然人,让孩子独立思考、身心健康发展;

马卡连柯:要让孩子在集体中成长,尊重孩子的想法;

蒙台梭利: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父母干涉;

杜威:教育即生活,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皮亚杰: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减少父母的意志安排。

闫江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