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一生的观念(2)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作者:闫江敏


相反,如果孩子不倾诉、不发泄,不满的情绪得不到排解,不管他的观点是不是正确,都会影响他当时的心情,甚至波及以后的学习。即使长大后知道自己当时太幼稚了,太不懂事,犯错了,也已经晚了。

小区有位大姐,50多岁,每天都在门口做早点,从正月中旬到腊月下旬,一天都没有停止过。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有那个遮阳伞,伞下就一定有人。我常常在想,这样的岁数,难道她是钢铸铁打之身?

在寒冷的冬天,凌晨5点她就在那里生炉子。她的毅力和耐性,真是让人敬佩。

她贤惠睿智、心地善良,每当谈到孩子,总是现身说法,教年轻的妈妈们该如何教育孩子。

她们夫妇俩有三个女儿一个小儿子,和其他农村家庭一样,男主外女主内,生活富裕,其乐融融。三个女儿相继考入大学,更是为她们的小日子增色不少。

后来,女儿们相继大学毕业,留在省会工作,她享受着女儿们的出类拔萃给她带来的快乐。

至于最后一个儿子,她更加爱惜。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从农村来到城市,把儿子送入一所寄宿制的私立小学。全家迁居这个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们跟上了社会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成了农民中的佼佼者,这一点非常值得庆幸。按说,现在儿子已经结婚了,大姐自己也该歇歇了。

但是,她却说:“不管多苦多累,只要我能做一天,就一天也不能停。一是,这做早点,只要你一天不出摊儿,后面连续几天,生意就会不好;二是,我有责任,我要为我的错误负责。”

她说:“一步错,步步错。想当年,我的小儿子比他的姐姐们还聪明,上小学时经常考满分。每天放学他就回家,愿玩就玩,愿写作业就写作业,我干活他也帮着干,你让他出去他都不出去。可是自从上了寄宿制的学校以后,我自己倒是省心了,可孩子在那个年龄,说变就变了。

“记得有一个月,他向我要了600块钱,居然还不够花。我就纳闷了,是学校的伙食费高呀,还是把钱弄丢了?我就去学校打听,老师说,他给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孩子把钱弄哪儿去了。后来才知道,这一下课,只要老师不在跟前,几个孩子就奔小卖部去了。小卖部里什么都有,孩子们互相请客,有多少钱花不完呀!

“从那以后,我就管不了了,和同学比吃的比穿的,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差,考试再没有上过80分。上了三年初中,简直就是混日子。最后,老师也管不了了,连高中都没考上。

“可是,这么小能干什么?我又想办法把他送到高中,钱都给他花了,也没考上大学。后来就当兵、转业。现在,就他那点文化,好工作找不上,差工作不愿意干,怎么办?

“是我把孩子耽误了,责任在我。想当年,要像养三个女儿那样来养他,他的学问肯定比姐姐们还高,他从小就比姐姐们聪明!

“现在,女儿们都说,不让我干了,谁养我都没问题,但是我不能,儿子结婚买房都需要钱呀,这是我的责任,我谁都不靠。儿子现在明白了,知道听我的话了,也很孝顺。我做点事,帮帮他,他的日子还好过些。

“我觉得,人这一辈子,耽误什么也别耽误了孩子,日子再苦,也得管好孩子。其实,管孩子也不是让你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孩子放学了,回到家里,有妈妈,有饭吃,有衣穿,该学习就学习,该干活就干活。天天守着妈妈过日子,孩子才能安下心来学习。

“孩子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长大的,事理人情也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学来的。孩子在妈妈的眼皮底下长大,就不会出错。

“我现在算知道了,孩子小的时候,就得自己养,自己的孩子就得自己管,谁都代替不了父母。

“我这三个女儿没有让我费过一点儿心,可这一个儿子,让我一辈子也不能歇心!这怪不得别人,都是我的错,我这后半生,必须为这个错误负责!”

一个慈母的心在向我打开。她的叙述,更坚定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父母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最具影响力。

所以,孩子在童年期,甚至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走读比寄宿要好得多。走读的话,一日三餐时孩子都能见到父母,厨房就是最好的交流场所。只要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遇到事情时能和妈妈谈谈,就会让他少走许多弯路。如果孩子与老师、同学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对妈妈倾诉。妈妈可以帮孩子辨别是非,调整心情,释放不良情绪。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孩子在童年期,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都要从父母那里获得,所以,他们在父母身边最具安全感,也最信任父母的说教。

我想说,父母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最具影响力。父母应从孩子小时候起便尽到抚养义务,绝不能过早地推卸责任。如果孩子在童年期能由父母照顾他的一日三餐,放学能够及时回家,乱花钱、交友不当的现象就可能避免。即便发生了这些问题,也可以及时制止。相反,如果孩子离开了父母,为所欲为,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克服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最叛逆,在叛逆期,友情大于亲情,同学义气高于一切。况且,玩比学更能吸引孩子。孩子一旦偏离了学习的轨道,便容易拉帮结伙,沉迷于吃喝玩乐。

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不务正业,如果没有父母及时的管教,在那个年龄,他们会认为那是应当应分的。几个没人管的孩子在一起,一旦成了气候,老师、家长都无可奈何。

放弃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即便有一天想学了,孩子也会发现,课程一天天在前进,各科涌现的新概念、新名词太多了,他已经不知道从何学起了。最后,他用一句“没打好基础”作为挡箭牌,放弃后续的学习,这样的学生在普通中学大有人在。

所以,在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的时候,最好走读,让孩子一天一天地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妈妈无微不至的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少走弯路。

我相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有效,父母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最具有影响力,父母的责任是不可替代的。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的观念大体上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观念。

教子心经

● 做父母的,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言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更要通过行动,身教重于言传。

● 有些父母嫌麻烦,把孩子扔到学校寄读,这样家里才清静、省事。我无权去批评他人懒或者不负责任,我只建议,在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时,最好走读,让孩子一天一天地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让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灵,这样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

● 孩子有倾诉的需求,妈妈要珍惜孩子的这种需求,让他痛痛快快地把心中的疑虑说出来,宣泄一番,才有利于形成阳光心态。相反,如果孩子不倾诉,不发泄,不满的情绪得不到排解,不管他的观点是不是正确,都会影响他当时的心情,甚至波及以后的学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