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子女时代,每个孩子在学习方面受父母关注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在独生子女时代,在知识社会,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每个孩子都是父母集中关注的对象,所以父母的教育素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像我现在所在的学校,很多班级都是六十多人,孩子们在学校接受着班级管理制的教育,而放学后,回到各自的家里,家庭教育的不同便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升学大战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高考中夺得黑龙江省文科状元的潘伟明在《请你这样教育我》一书中这样写道:“我若生在别人家不一定成为状元,别的孩子若生在我家一定会是状元。”此话道出了父母这一角色的重要性。那么,就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这件事,他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来听听他家的方法。
潘伟明说:“我的反应并不快,说话做事往往都比别人慢半拍,但做功课答卷子却总是要比别人快上一点。很多熟悉的人都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专心。而如何培养一个孩子集中精力则是令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那么我的父母是如何解决的呢?
“三年级时,有一次我和妈妈在路上遇见了班主任老师。天真的我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很满意,便缠着妈妈与老师攀谈,要听老师口中对我的夸奖。可妈妈听到的却是老师抱怨我上课时总不能和其他人一同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好像跟不上似的。妈妈回来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同爸爸一起,仔细地观察我的学习习惯,分析原因,最终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我的不专心。可是,妈妈非但没有强迫我专心学习,反而叫我放学后尽情去玩,等妈妈下班回家后再写作业,但是,条件是必须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就必须专心致志。从那以后,我做功课不再东张西望,写字的速度也快了许多。专心不仅可以提高速度,还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这不仅是完成试卷或作业的保障,更是一种强烈的骄傲和自信。直到现在,我在听课或自习时都极少走神,做作业的效率也比较稳定。小时候的习惯实在令我受益匪浅。”
看了潘伟明父母的成功做法,再看看高中教室里一些学生的表现:在择校生占多数的教室里,有的学生看上去很乖,但是学习效率极低。自习课上,什么时候看他,都是翻着那一页书,一会儿看看老师,一会儿看看同学,永远都看不到他紧张的学习状态。有的学生,课本摆在桌子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什么事都和他有关,有个动静他就要掺和进来,就是不能沉下心来学习,所以学习成绩特别差。
看看他们的家长是怎么解释的呢?
“补习班也上了,家教也请了,现在,讲道理他比你还懂,根本不听你的。”
“小时候,父亲出面还有点怕,上了高中后,父亲半真半假的暴力威胁都无济于事了。”
“家长该做的都做了,现在没有办法了。”
孩子从小到大,除了上补习班、请家教,父母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做了些什么,不得而知。可以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在孩子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父母的用心程度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实施策略不同,导致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不尽相同。就是在高中,对于同一类事情,父母的处理方式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相同。
王帅和张力都很贪玩。期中考试,王帅只有历史在80分以上,其他基本不及格;张力只有化学在80分以上,其他基本不及格。
开完家长会,王帅的妈妈说:“你太厉害了,高中历史能考80多分,很不容易,妈妈看得出来你最近很用功,你一定是在历史上下工夫最大,现在见成效了,妈妈祝贺你!我相信,其他的学科,你也会有办法的。”
王帅很聪明,课上表现也很积极,但是他课下不复习,所以学得快,忘得也快。王帅的妈妈看到孩子知道用功了,就和孩子商量下一个目标——英语冲击80分。
妈妈说:“你们英语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你的精力特别集中,即时记忆力也很好,妈妈很高兴。但是,你的单词掌握不牢,影响了你的成绩。‘遗忘’是学习的大敌,要消灭这个敌人就必须增加复习的次数。如果你能在课下及时复习,反复运用,这些单词很快就会变成你自己的,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在后面的时间里,妈妈经常提醒孩子,可以利用饭后睡前这些下脚料时间复习英语单词。孩子欣然接受了妈妈的建议。慢慢地,孩子养成了及时复习的习惯,旧知识的巩固为新知识的构建提供了保障,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理想的考试成绩更增强了孩子学习外语的自信,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张力的妈妈就不同了。当她看到孩子上高中了还是如此不努力,这么多科不及格时,非常失望,说:“9个学科,8科不及格,好好想想吧!”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王帅每天快快乐乐的,不但爱上了历史,又暗自在英语上下工夫了。张力则闷闷不乐,经常抬不起头来。
妈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实,孩子都贪玩,只要他有了上进的苗头,就应该鼓励、肯定他的成绩,激励他继续努力。孩子有了信心才会有动力。只要有提升孩子自信的机会就不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