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同时又是一个学生的家长,我经常提醒身边的家长,绝不能让“聪明”误了孩子,要防患于未然。
对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方面的教育,郝老师一向非常谨慎。
记得她的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换了数学老师,孩子做作业应付了事,数学成绩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了。家长会上,郝老师特意找到新老师了解情况。新老师非常负责任,观察很细致,教育很及时。
老师说:“我给他讲,你爸爸是博士,都快40岁的人了,还那么努力,你应该向你爸爸学习!你很聪明,总是忙这忙那,完不成作业。被老师查到了,就急急忙忙地补。写作业要的是一个思维过程,临时突击有什么意义?”
爸爸是博士,连新老师都知道了。不比学习比爸爸,这虽然是针对儿童的玩笑话,但也非常可怕。特别是当郝老师听到老师说“你很聪明,总是忙这忙那,完不成作业,被老师查到了,就急急忙忙地补”的时候,更是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从小学就不知道自己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写作业要靠临时突击,他的所谓聪明都用到这里来了!
放学后,孩子和往常一样来到妈妈的办公室。妈妈早已准备好了他爱吃的点心。饥饿会影响人的心情,同样的谈话内容在孩子饥饿的时候进行,不易接受,相反,孩子吃好了心情就会截然不同。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他:“你认为新老师怎么样?”
挺好。
好在哪?
认真、负责。我们班奥数得奖的最多。
和爸爸相比呢?
怎么比呀?
让你爸爸教你们班奥数,换掉新老师。
我爸会吗?
也是!那你说新老师是不是很厉害?
是。
你爸是博士,他之所以能成为博士,就是因为懂得尊重老师并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可不是耍小聪明换来的。你爸是博士,但他教不了你奥数,那么,数学课听谁的?
听新老师的。
新老师说你聪明,妈妈反对。第一,你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记不住,还叫聪明?聪明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是记性好。你的记性好吗?第二,聪明的学生都知道学习是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重要的工作就要认真完成,只有把重要的工作做完了,才会考虑次要的事情。忙这忙那,忘记了正事,还叫聪明?第三,真正聪明的孩子,老师一说话就知道什么意思,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你知道吗?
知道。
老师希望你怎么样?
希望我好好学习。
妈妈和新老师有个约定,请老师观察你的表现,看你是不是真聪明。过一段时间,我们交换意见。第一,看你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比如,留什么作业,什么时候交,做的质量怎么样。第二,能不能听懂老师讲的课,当堂的知识能不能当堂掌握。
两周后,孩子提醒妈妈,你找新老师吧,看看我表现怎么样。
孩子小时候,天真无邪,思想简单得就像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相反,等到孩子长大了,错误的认识根深蒂固,纠正起来就不容易了。这是家长们最应该引起注意的。
在高中,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基础知识缺口太大,每当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时,就像听天书,跟不上课,失去信心,越落越远。
如果孩子在小学期间连老师留的什么作业都记不住,还给他冠以聪明的美誉,势必误了孩子。
农村有句老话:“干活不看主,落个二百五。”虽然学生不是在为老师学,但是,上学不按老师的要求学习,连老师留什么作业都记不住,课堂上讲的知识能记得住吗?学生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对老师讲的课程又能在乎多少?这种恶习一旦形成,贻害无穷。
上学应付老师,也叫聪明?上学完不成作业,也叫聪明?上学跟不上课,也叫聪明?许多孩子就是误在了“聪明”二字上。家长千万别再把孩子“聪明”挂在嘴上!
教子心经
● 在高考的跑道上参赛的,基础扎实、习惯优良、性格坚定、一丝不苟的高才生太多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左摇右晃,走走停停,很难取胜。
● 孩子小时候,天真无邪,思想简单得就像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相反,等到孩子长大了,错误的认识根深蒂固,改变就不会这么容易了。这是家长们最应该注意的。
● 真正聪明的孩子应该是懂道理的,如果上学不记作业,不做作业,不知道老师说话什么意思,也说他聪明,他只会忘乎所以,不学无术。有的孩子也许很机灵,但是一定要看他把机灵用在了什么地方,如果用错了地方就叫愚蠢。
状元宝典:分数不是很重要,父母很放手
——2010年天津高考文科状元:刘笑语(总分672)
刘笑语认为:“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取得高分,这样的想法在我进入文科班之后越来越清晰。”进入高三后,海量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让人疲于应付,如果只把眼睛放在“分”上,只是暂时的,不利于培养自己的能力意识。跳脱了“分”的禁锢,她在复习时更加注重体系的建立,总结出了自己的专题。
在成长过程中,她从小父母就不怎么管她,对她的教育很“放手”,这也养成了她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自己做主的习惯。“父母特别尊重我的选择。我们三个一起商量事情,他们会提建议,但最后拿主意的还是我。”父母对她并非“不管”,而是非常“尊重”。家里的这种氛围,让她的性格更加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