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代替言教,是最有效的家教。无为而治的家教,是最理想的家教。这里的“无为”实际上是“大为”——无须太多干涉孩子,只需要树立榜样。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在外努力工作,为人正派有美德;敬业爱家,回家常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事事用行动说话。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加紧学习,不需要督促。孩子只要能够坐下来,静下心,学进去,定会发现知识的奥妙,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成就感。一旦学习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就会非常省心。
当今是经济社会,长期出门在外的父亲很多,孩子经常在看似完整实则缺损的家庭中生活。孩子小时候,夫妻感情默契,对孩子影响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叛逆的一面。
同一件事,在母亲面前是一种表现,在父亲面前就会是另一种表现,如果两个人都在还会有第三种表现,这就是孩子。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家家不同,其中,父亲的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表现。
体贴的丈夫,如果能够理解妻子的不易,越是身在远方,就越是想方设法给予妻子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聆听妻子的倾诉,给予妻子最大的安慰。如果爸爸能让孩子感受到,在爸爸心目中妈妈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孩子对妈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爸爸的心情,孩子就不会故意调皮,故意让妈妈伤心。
王老师是一个择校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吃穿用度普遍比较讲究,但是,上课心神不定,放学到处游荡的学生较多。调查发现,其中有几个孩子是同病相怜,他们的家庭实质上已经名存实亡。看看调查的结果:
孙皓的妈妈说:“他爸爸整天不着家,我天天在家给他伺候孩子。现在孩子大了,和他爸一样,不让我说话,我一说话,就说我唠叨。我不唠叨,咱们谁也别管谁。我有我的朋友,也需要交往,我的身体也需要保健,每周安排两次健身。孩子都这么大了,让他自己管自己吧,我给他的钱肯定够他花。”
张铭的妈妈说:“从上初三开始,学校开家长会,孩子就不告诉我了。邻居问我为什么不去,我才知道。回来问孩子,他说我太胖,只会给他丢人,所以不让我去。”说着,眼泪掉下来了。
“他说,他喜欢他爸,可是他的爸爸在铁路上施工,半年不回来一次,什么都不管。现在孩子放学也不回来,晚上也不见他学习,我一说话就嫌唠叨,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后来,由于这个孩子屡次违反校纪,屡教不改,学校要给予警告处分,并通知家长,这时候,父亲才露面了。老师和这位父亲深入交流后,父亲留下来和孩子一起生活,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孩子每天按时上下学,晚上在家里写作业,生活特别规律。爸爸感觉孩子挺好的,外地的工作一直在催,自己不能总待在家里,所以,告别了老师和孩子,返回了工地。不到一个月,孩子又恢复原状了。
见此情形,王老师又给孩子的爸爸通电话。这位父亲言谈中透着诸多的无奈。他说,“孩子小时候特别聪明,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我当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可是到初二,孩子越来越叛逆,母子俩到了敌对的地步,孩子根本不听她的。我常年在外,妈妈没办法了就给我打电话,我不管多忙都得先处理他们的事。对他的妈妈,我要求很低,只要照顾好孩子就行,现在她把工作都辞了,就剩这点儿事,她都做不好,很令人失望。”
不幸的孩子,妈妈和爸爸各执一词,孩子尊重爸爸,但爸爸不在身边,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妈妈每天都得照顾他。爸爸很无奈,妈妈很难做,孩子很委屈。
但是,男主外,女主内,孩子优秀的家庭是很多的。一般情况是,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家庭一定有问题。这让王老师想起上一届的李毅同学。
李毅的爸爸是搞电力工程的,在全国各地建电厂。每次回家探亲,他都会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他的孩子每次大考都是年级第一,其他方面也相当优秀。在一次家长会上,王老师请他介绍经验。作为一个成功的父亲,他带着强烈的责任心,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受到了其他家长的好评。
他说:“孩子能有现在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孩子的妈妈。我常年出门在外,孩子的日常生活全由妈妈照顾。不过,我就是人在外面,闲下来的时候,想得最多的还是这个孩子。孩子大了,有一段时间不见,相互之间的话题就少了,感情上就会疏远。你天天想着他,他能感觉到。我没事就给孩子通个电话,有空就回来。
“男孩子,就得管,就得父亲管,当妈妈的虽然亲,有时候管不了。孩子就是孩子,‘恩情不如怕情大’。同一件事,我在家就没事,我不在家,他就给妈妈出难题,这怎么行呢?
“后来,我给他立了个规矩,我在家的时候,你怎么着都行,妈妈有什么不对,都可以说,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冲我发脾气。但是,只要我不在家,你就得听妈妈的,对与不对都是为了你好。她是个女人,而且是你的妈妈,你一个大小伙子,回到家里,只有帮妈妈的分儿,没有挑毛病的分儿。如果我在外面打拼,你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你就对不起你妈,更对不起我。
“我给他讲,一个男人,必须准备承担责任,肩上的担子太轻,说话就没有分量,可是,你只要想挑重担,就得先长本事。
“这个孩子很有责任感,我不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帮着妈妈干。学习上的事,他妈妈管不了,但是,孩子的一日三餐都搭配着做,也很不容易,互相体谅吧。”
多么明智的父亲,他虽然不能经常在家,但是,对家庭关系已经进行了科学的定调,“一个男人,必须准备承担责任,在学校好好学习,在家里帮助妈妈”,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孩子能不优秀吗?何况,爸爸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有时间就回家,妈妈和孩子都生活在幸福之中,相互之间还在乎朝朝暮暮吗?所以,父亲不在家,孩子也很幸福。
可是孙皓和张明,他们的妈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怨气,为什么母子之间有那么多的摩擦,除了孩子的原因,妈妈的原因,也应该有爸爸的责任。
一个人带孩子,对孩子的约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的孩子自制力很差,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就会增多。妈妈既要唱白脸,又要唱红脸,母子关系就会时好时坏。另外,父亲常年在外,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对孩子对妈妈都会造成情感空洞,导致感情用事。